【本報訊】天母古道因常有獼猴出沒,民眾在登山健行途中難免會有與猴子不期而遇的經驗,有少數民眾會用食物餵食猴子,容易造成生態環境問題。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每年都會深入校園、社區或獼猴經常出沒的地點,對師生、居民與遊客加強宣導「不接觸、不干擾、不餵食」獼猴的三「不」原則,本年度動保處特別委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從6月24日起為期12週,每週三下午14-17時、週日上午9-12時在士林區天母古道周邊,安排志工老師們使用動態及靜態的方式,傳達不當餵食造成的生態問題及與猴和平共處的小叮嚀,讓市民朋友們與老師們進行互動,一起認識獼猴的習性。
北市動保處表示,民眾看到猴子常會任意餵食,林務局曾率地方政府人員至日本考察獼猴防治業務,發現日本過去以人工餵食方式防治獼猴,反而讓獼猴更會生育且仔猴存活率更高,族群數量不減反增,至今仍是日本頭痛的問題。其實,野外環境裡猴子吃的樹葉、果實、昆蟲等食物來源本就十分充足,但當牠們習慣了人類餵食的食物或水果,也會由奢返儉難;此外,猴子如果因為搶食而抓咬傷人們,可能也會傳播結核病、狂犬病、疱疹B病毒等人畜共通疾病給人類。因此,動保處呼籲市民朋友們不要任意餵食獼猴,以免改變野生動物的自然生態;避免人猴接觸,才能有效隔絕人畜共通疾病傳播的潛在風險。
暑假快到了,為了讓大朋友、小朋友們能快樂、安心地從事戶外休閒遊憩活動,同時也考量臺北市新冠肺炎疫情平緩後,民眾到戶外活動的機會大增,動保處與步道協會合作,大家踴躍到天母古道一遊,登山健行途中看到穿著背心的志工老師們,歡迎隨時加入導覽,參加者還可帶回與步道協會的志工老師們一起完成的創意DIY作品做紀念喔!此外,動保處也準備了「與猴共處-認識臺灣獼猴生態、習性和防治」手冊,歡迎大朋友、小朋友們備妥回郵信封向動保處索取,或是搜尋臺北市動保處官網「業務資訊-文宣及出版品」瀏覽(https://tinyurl.com/ybo8oow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