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醫界共推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

 

【本報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整合能量再升級!7日在文化部陳登欽主任秘書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陳正誠副局長見證下,首次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簽署「失智友善博物館」合作備忘錄,共同發表「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宣示雙方推動整合性失智照護與失智友善社區的決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說,北市聯醫秉持從醫院發起,結合社區,照顧民眾從生到死,以人文關懷及整合照護的全人醫療,當「鄰里好厝邊、市民的好朋友」。黃勝堅指出,近年在失智症議題上多元發展,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動之失智友善社區計畫,招募失智友善商家單位近500家,而失智友善博物館即拓展失智友善組織之一,且首次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開發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以醫療與文化的整合,創新合作關係,從失智症者到北市聯醫就醫,由醫師評估其需求開立失智友善處方箋,轉介失智症者及照顧者到博物館參與文化活動,藉由參觀博物館讓失智症者可以外出,安排相關展覽促進記憶活化,進而減輕照顧者壓力。北市聯醫也輔導臺博館成為友善失智組織,讓藝術工作者也能正確認識失智症並共同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陳正誠說,臺北市衛生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以「關懷」、「人文」、「科技」及「包容」面向推動「失智友善社區」,結合各類商家組織,以提供實質友善失智組織服務內容。陳正誠表示,透過北市聯醫及臺博館「醫療」與「文化」的跨界合作,鼓勵失智症者至社區參與復能與健康促進活動,達預防及延緩病程之效益,也同時提供照顧者交流機會。

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博物館是保障弱勢族群社會福祉與社會包容的重要場域」,洪世佑強調,目前已有一些研究顯示文化活動可能對失智症者產生積極影響,因此臺博館的第一線服務人員、志工自今年2月起,陸續進行失智者觀眾服務培訓課程,目前已有32位志工完成培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劉建良主任表示,失智症者到北市聯醫就診,醫師依據病情需要,引介失智症患者及陪伴者參觀博物館,藉由參觀博物館外出走動並活化記憶。

劉建良說,自今(108)年2月起北市聯醫與臺灣博館跨界合作,培訓第一線服務人員及志工,透過教育訓練,讓館員、服務人員及志工了解失智症者需求、以及面對失智症者因應處理方式。未來將積極透過各項服務(如:志工服務訓練、聯合宣傳、辦理推廣活動等)進行雙方共學及資源共享,倡議國民健康署「失智友善」理念、減少失智之汙名化,並鼓勵家庭成員共同出遊,舒緩主要照顧者之長期身心負荷與壓力,延緩病情,減輕社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