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大山地門當代原住民藝術文件展

【鄭儷絲 李振麟 /北市報導】

【本報訊】集結國家文藝獎、Pulima藝術獎首獎、受邀國內外展出與駐村的臺灣大山地門原住民藝術家聯展「當斜坡文化遇見垂直城市:大山地門當代藝術文件展」,將於2019年2月14日於國父紀念館展出,呈現居住於台灣南部中低海拔斜坡(calisi)民族的排灣族及魯凱族藝術家所面臨的現代化巨大挑戰,及其被邊緣化但仍掙扎生存著的自我觀看與身份認同。本展亦為今年5月「斜坡上的話--2019大山地門當代藝術節」的前哨,由本中心串連大山地門藝術家進行在地斜坡藝術尋根與闡揚,在文化部支持下,邁開建構台灣藝術史與臺灣原住民藝術史的步伐。

本展由文化部、原住民族會委員會指導,原民會文化發展中心主辦,伊誕創藝視界執行。以大山地門藝術年表文件展為軸,13位在地藝術家創作為緯,透過藝術家於傳統的自我探索與現代城市生活交錯中,呈現出大三地門獨特的創作思維與生命哲學,展覽作品表現形式、材質與觀念思考多元,展出形式包含視覺藝術、雕塑、複合媒材、影像、年譜⽂獻記要等。

策展人徐文瑞指出,在19世紀殖民現代文化入侵下,原住民族即不斷在面對現代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火花,藝術家透過創作進行文化認同與傳承的反思,呈現出當代原民性多重混雜的立場。協同策展人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則提到,自稱「真正住在斜坡上的子民」(kacalisian)的排灣、魯凱族族人們,從創始神話時期起,世代以大武山、大姆姆山、霧頭山為聖山,在斜坡土地上永續傳衍族群的文明與藝術命脈。面對總總的世代景況,如何在現代化垂直城市,又與斜坡部落文化產生對話的激盪與交鋒。

參展的13位大山地門藝術家,在當代藝術表現與文化傳承上多有佳績,包括2018年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主撒古流‧巴瓦瓦隆;多次受邀擔任國內外駐村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獲得2014年、2016年與2018年第一屆、第三屆、第四屆Pulima藝術獎首獎的達比烏蘭‧古勒勒、安聖惠及武玉玲;2017年獲總統府文化外交禮品創作者尼誕‧達給伐歷、雷斌;作品曾獲全球原住民大會主視覺的古勒勒‧羅拉登(雷恩);以及奠基傳統與致力文化傳承的藝術家巴勤發、阿旦.達魯札隆、羅秀妹;另有新生代馬郁芳、拉夫拉斯•馬帝靈等人。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曾智勇主任表示,透過斜坡文化及垂直城市的大山地門當代藝術文件展,再一次透過藝術家的角度認識台灣原住民豐富的藝術文化歷史新視野,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的盛會,將於2月14日下午兩點假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舉行開幕典禮,展期為2月14日至2月25日歡迎蒞臨共襄盛舉,參加開幕與觀展覽將有機會獲得限量主題胸章與精美禮贈,歡迎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