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傳乍現~臺北市傳統藝術快閃活動

  【本報訊】臺北市107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傳統藝術教育成果展,於108年1月15至19日在信義區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辦理完成。有別於往年採取室內展演形式,今年別出心裁,透過街頭「快閃」方式把傳統藝術帶入人群中,讓市民有機會近距離欣賞本市師生投注於傳統藝術的用心及成果。本次活動邀請在傳統藝術教育扎根甚深、表現亮眼的四所學校進行演出,分別是西門國小跳繩隊、建安國小扯鈴社、興雅國小國樂團及大安國小扯鈴社。

  快閃活動由西門國小跳繩隊領軍,以「繩」乎奇技的精采表演,展現多變的花式動作,由甩繩手良好的節奏感,控制整場表演的速度,並透過繩索的變換,使繩索形成波浪形、交叉形、相繞形、複合形等多種形式,跳躍者運用靈活肢體在繩子中跳躍、穿梭,呈現傳統跳繩活動之美;在107學年度臺北市學生音樂比賽國樂合奏及絲竹室內樂榮獲特優的興雅國小國樂團,則為市民奏出輕柔悠揚、沁人心脾的優美旋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真善美「Do Re Mi」、宮崎駿電影配樂「岸上的波妞」及「魔女宅急便」等動聽音樂,吸引現場路人駐足觀賞;另外建安國小扯鈴社,以活潑律動的音樂,搭配不同隊形,由學生帶來單頭鈴、直立鈴、單鈴及雙鈴等動作,並在最後以精采的空中拋鈴畫下完美的句點。最後由大安國小扯鈴隊,以精湛的高難度拋、接鈴,展現令人驚嘆的高超技巧及極佳默契,而那熟悉的嗡嗡聲,想必喚起了市民們兒時與玩伴同遊扯鈴的鮮明回憶,在市民們的心中,成功扎下傳統藝術的新芽。

  大安國小校長黃志成表示:「本校致力推動傳統藝術教育33餘年,指導老師們很用心地帶領學生參與各種演出及比賽,成績表現極為優異。今年傳統藝術教育快閃活動很特別,提供學生和老師不同的表演舞臺及體驗,讓更多市民可以看到學校師生努力的成果,看著學生優異的表現,學校團隊更有動力繼續在傳統藝術教育上持續耕耘。」指導老師曾怡鈺老師也表示:「在戶外表演需克服很多不確定因素,對於學生表演來說很具挑戰性,但活動結束後,學生從觀眾近距離的立即回饋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和鼓勵,能讓學生樂在其中是這次活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多年來鼓勵學校推動傳統藝術教育,每年補助本市國中小約130所學校,希望藉由資源之挹注,讓盡心推動傳統藝術教育的學校及社團,不僅能永續傳承,讓傳統藝術延綿不絕,更能夠進一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