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餐盤~共同珍食惜食.暖胃更暖心

 

      【本報訊】 根據臺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106年9月統計,臺北市公私立學校每日供應約7萬份午餐,廚餘量一天約2-3公噸。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國小中央廚房每日供應臺北市8所國小營養午餐,每週供應12,000份,平均每日剩食量(備份8校午餐共200份)加上廚餘量約計217公斤。透過調查及瞭解學童吃不完午餐的原因及種類,反映學童可能有偏食或缺乏正確均衡飲食習慣等問題,落實營養教育並適時採取介入措施,修正學童正確飲食習慣。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107年首度與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國小合作,結合營養師推出「向剩食及廚餘說bye bye」方案,讓學童養成吃正餐、不偏食及不過食之健康飲食型態,提高學童蔬果攝入量、減少零食購買,促進學童均衡健康飲食並敦親睦鄰關懷社區,有效降低校園午餐剩食及廚餘問題,進而延伸至家庭共同「珍食惜食不浪費」。

       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魏炆莉主任表示:「向剩食及廚餘說Bye Bye-珍食分享串聯計畫」共四個方案,其中「營養午餐吃光光」、「班級廚餘我最少競賽」、「我的餐盤繪圖著色競賽」方案,結合景美國小3-4年級227位師生參與,以競賽方式激發學童榮譽感及運用同儕力量,促進學童共同參與均衡飲食並減少廚餘,形塑校園「珍食」的氛圍。另外,景美國小中央廚房每日備份8校午餐共200份,結合社區團體共同合作模式,建置「珍食分享再利用」機制,將各校備份午餐分享至臺北市文山區順興里辦公處、未使用之水果轉贈至財團法人基督教臺北市私立伯大尼兒少家園,成功減少校園備份午餐剩食問題並落實惜食精神。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國小詹瑞璟校長表示:選定以「3-4年級8個班級學童」為目標對象,以寓教於樂方式,正確教導「健康飲食」、「正確取餐」與「愛惜食物」的觀念與技巧,對於落實正確飲食習慣,具有正向影響力。在營養教育課及用餐時間定時播放「GOOD TV少年體驗隊」影片(網址http://www.goodtv.tv/vod/prog_id/838/get_vid/18854),以「粒粒皆辛苦」為主題,教導「感恩」與「珍惜食物」,落實均衡飲食並提高食物使用率。活動前每日廚餘量平均為44.2公斤,成功減少至33.1公斤,藉此形塑均衡飲食的健康習慣,促使學童們在成長、學習表現、體重控制及健康促進上有更大的提升,也讓孩子們懂得「知福惜福」。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國小王子綾營養師於學期開始時辦理「午餐配膳小天使」訓練課程,落實全校各班午餐正確打菜並教導學童均衡健康飲食、正確取餐及定量打菜「321原則」(「全穀雜糧類」:3 「蔬菜類」:2 「豆魚蛋肉類」:1),並由營養師進班教學共計24場,216位學童對於「健康飲食-均衡營養」之知能測驗,答對率由前測64.32%增加至後測90.39%,提升學童健康飲食及打菜認知度達26.07%。期望透過改變行為模式及增強學生食物攝取量之正確知識,調整學童的飲食習慣,適量午餐攝取量,改善學童健康飲食狀況,進而提升學童在校整體能力表現。

       臺北市文山區順興里辦公處單連城里長表示:非常感謝景美國小愛心不落人後,提供「珍食分享再利用」,補貼關懷據點每日近佰份共餐經費上的不足,備餐取用再製後不僅使關懷據點內長者受惠,亦鼓勵長者走入社區,接觸人群一起用餐並互相關懷,提供本市學校珍食共享之參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