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春來江水暖 石斑報新意」,當大地回春,路旁的石斑木已開始綻放嬌美的白色小花。
石斑木屬在臺灣常見的有厚葉石斑木、恆春石斑木及田代氏石斑木,而田代式石斑木,係為了紀念鑑定者日據時代來臺的植物學家田代安定而命名,雖然用了個日本名字,卻是道地的臺灣特有變種,有一說認為一般所稱的石斑木就是田代氏石斑木,又有一說認為田代氏石斑木花葉略小,葉披針形,葉尾有尾尖,與石斑木的卵圓形或橢圓形葉有所區別。
工務局彭局長振聲表示,石斑木花期大約在3月至5月,其枝條分枝多,高可達數公尺,葉片光滑,葉緣為粗鋸齒狀,花5瓣,白色略帶粉紅,頂生,圓錐花序,性喜高溫,濕潤多雨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能抗強風、耐寒性佳;但耐鹽性不佳、耐旱性弱、耐陰性差,栽培土質以排水良好之壤土最佳。
石斑木除做為觀賞花木外及綠籬使用之外,也具有藥用價值。
由於石斑木的花期,正是春天來臨的日子,它的綻放就代表著四季的開始,所以也有人叫它報春花,因為它有著能察覺春天到來的特性,石斑木的花語就是敏銳。
當石斑木花朵綻放時,甜美的花蜜吸引了蜂蝶飛舞,熱鬧非常,目前石斑木正盛開在市民大道北側的華山公園帶狀沿線上,此外,在台北植物園也能見到它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