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共融性研討會~國內外產官學民共襄盛舉

  【本報訊】率先推動共融式遊戲場,獲得廣大迴響的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處昨(11/13)日舉辦全國第一次的共融性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界與民間共同交流討論,以「共融」與「自己遊戲場自己做」為主題,並整合各界資訊與想法,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精神,保障所有兒童享有均等的遊戲權,促進社會的個別差異尊重與不同族群需求的人群融合,讓兒童經由遊戲鼓勵學習與同儕相處、共享遊樂設備,營造臺北市成為共融友善城市。

11.研討會現場

  彭振聲局長於致詞時表示,今天是臺灣首次舉辦共融遊戲場國際研討會,隨著時代變遷,人民生活需求提升,從自然田野間石頭竹子拚搭至磨石滑梯、制式模組罐頭遊具,演變至今希望能滿足所有人可以共享共玩,規劃設計共融遊戲場已經變成一門專業領域,需了解兒童心理身體需求發展、符合社會福利政策、具備工程專業背景,創造一個讓所有人,不分兒童、身心障礙兒童、親子老人有公平機會遊玩的共融遊戲空間,透過這次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給各縣市政府、產業界參考,使得台灣地區共融遊戲場追上世界的水準。

10劉柏宏老師主講共融遊戲場參與式設計之經驗分享

  研討會分為二天舉行,第一天場次主要從兒童遊戲身心發展與需求出發,繼而分析臺北市共融遊戲場、現況、日本實例分享等專題演講,其中更涵蓋遊戲場規劃設計及參與式設計與遊戲場安全等面向。

  首日第一場由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林佩蓉副教授以「共融也要共好--兒童發展需求與遊戲場設計」為主題,從幼兒及兒童遊戲的需求出發,延伸至臺灣兒童遊戲場的問題,再以世界知名兒童遊戲場案件,來闡述真正適合兒童的遊戲場所需考量的方向。第二場由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周淑菁理事長談論「共融式遊戲場之需求與展望」,強調遊戲是權利,不是福利,讓所有兒童,不論能力或身心障礙都能使用。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發起人林亞玫小姐則以使用者及家長的角度講述「會遊戲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共融遊戲場應看重每一個孩子的需要,並提供多元的遊戲形式。

8淺野房世教授主講共融式的遊具整體規劃和實情:以日本實例說明

  公園路燈管理工程處黃立遠處長表示,台北市自105年起設置共融式兒童遊戲場,並推動至少「1區1共融計畫」,讓台北市的孩子們在遊戲權上獲得更多的尊重與主導。而為了能增進推動成效、技術交流、活絡產業發展、促進公民參與及兒童參與式設計之探討,公園處特別舉辦2017臺北共融式兒童遊戲場研討會,讓各方意見能有一個交流討論的平台,同時也請來國外專家介紹更多更新的共融式遊戲場理念與遊具。他亦在會中分享臺北市共融遊戲場成果,主要介紹臺北市共融遊戲場計畫方向及現有成果與歷程,並以兒童為主體、以工作坊的方式引導兒童真正做到-自己遊戲場自己做。

6林亞玫發起人主講會遊戲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

  來自東京農業大學浅野 房世教授在研討會中則以Universal Design及日本實例,來說明共融式的遊具的規劃,並期望兒童能透過遊戲自我學習、成長。第三場由中原大學景觀系兼任講師亦是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劉柏宏先生從環境營造的角度引導兒童一起面對課題、探討對策、發揮創意,讓兒童參與式設計建構出他們心目中想要的共融遊戲場。

4周淑菁理事長主講共融式遊戲場之需求與展望

  公園處表示,希望能藉由了解兒童身心發展與共融的概念,提供共融式兒童遊戲場更完善的規劃設計方式,更進一步透過參與式設計讓「自己的遊戲場自己做」,市府亦希望能從專家學者與所有相關領域與會者的交流,得到建議與落實方向,讓臺北市兒童遊戲場時時傳出歡樂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