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921年10月17日臺灣先賢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在殖民統治下,為爭取民主、自由、平等與文化發展,於靜修女中舉辦文化協會創立大會。今年適逢文化協會成立96周年,臺北市文化局將於106年10月17下午2點假靜修女中舉辦臺灣文化協會紀念論壇。
本次論壇由臺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黃煌雄擔任論壇主持人,邀請前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廖咸浩教授、臺灣文化協會發起者林獻堂後代家屬林承峯副董事長、蔣渭水後代家屬蔣寶漳醫師與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周奕成執行長進行演講與座談。
透過「臺灣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與開創」論壇,探討文化協會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開創性及給予現今社會的啟發。由四位演者進行演講:臺灣大學外文系廖咸浩教授以其在文化局局長任內,成立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的經驗,談文化協會對於臺灣當代社會的歷史意義;兩位文化協會發起者後代——林承峯副董事長、蔣寶漳醫師,則從霧峰林家歷史與蔣渭水生平談文化協會發展的歷程。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為2014年由民間自主發起,發起者周奕成執行長希望繼承1920年代充滿創造力的「狂騷」精神,於每年10月大稻埕舉辦各式展演、藝文活動,此次周執行長將以舉辦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經驗來談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意義。
靜修女中蔡英華校長提到,靜修是天主教在臺灣設立的第一所女子中學,歷年來肩負著「百年樹人」的使命,讓女子能有更平等的機會接受教育。去年正好是靜修的百年校慶,一百年來,學校保有優良傳統的同時,也經歷了許多改變。近年來,更因大稻埕商圈的轉型與復興,學校結合了在地文化特色,開設「大稻埕專題製作」課程,除了從歷史、地理層面認識大稻埕,課程中也融合了文學、音樂、戲劇等素材。透過大稻埕專題課程,學生有機會實地走訪茶行、布市,了解大稻埕的在地故事與人情。靜修女中更辦理了大稻埕攝影比賽、版畫製作比賽,並教導學生將課程成果製作成電子書。雖然是選修課,學生卻有更多的收穫。
今日的大稻埕,在文化藝術的薰陶下,有了不同的風貌,許多外國觀光客也接踵而來。因此,靜修女中也與大稻埕商圈合作,讓學生接受專業培訓課程,擔任英、日語導覽員,為年貨大街注入更多活力。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靜修的學子也能運用所學,為社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