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北市已進入高齡社會,面對人口老化,臺北市政府積極拓展銀髮共餐據點,且臺北市據點也提供多元的課程規劃,讓長者「活到老學到老」。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成立據點的目的,就是要讓長者們到據點活動,且讓老人共餐據點的功能發揮到最大。臺北市社會局於9月22日結合聯合醫院醫療團隊資源,將醫護衛教關懷引進共餐據點,一同守護臺北市銀髮長者的健康。
柯文哲表示,截至106年8月底臺北市已有325處共餐據點,目的就是希望透過號召長者出門參與社會活動,達到活躍老化的目的,不過現階段的目標是讓據點的服務效果發揮到最大,更符合長者的需要,也將衛生局、聯合醫院的衛教資源導入據點中,讓長者可以達到「健康老化」。
此次中正區南門里共餐據點於104年9月開辦,郭有賢里長自105年4月也與聯合醫院合作,提供給長輩多元化健康促進課程,並在據點內設置簡單健身器材提供社區長輩使用,例如跑步機、磁控腳踏車、壁桿、手拉架、肩輪等,讓據點長輩逐漸養成每日來據點活動、運動的習慣。
為了關懷長者身體健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特別派出醫護團隊,到小南門區民活動中心進行社區據點關懷服務,提供肝膽腸胃超音波檢查、子宮頸抹片篩檢、白內障篩檢、大腸癌篩檢等服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表示,柯文哲市長自上任後對老人福利相當重視,在社政與衛政合作下,北市聯醫轉型為社區型醫院,讓醫護團隊走入社區,主動關懷鄰里長者,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服務。透過社區據點關懷,提升長者健康識能,早期發現長者健康問題,也可立即提供連續性醫療服務,延緩失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