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有效預防各種慢性疾病,促使民眾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自88年起即配合中央推動社區健康營造業務,希望將健康元素帶入社區每個角落,有別往年的健康競賽,在106年8月辦理「社區健康營造飲食運動創意競賽」,共計38組隊伍275人參加。臺北市衛生局首次辦理「社區影像紀錄」,期望挖掘社區健康營造在地生命力的紀錄影片,以社區活動影像紀錄娓娓道出社區長輩參與健康生活營造的點點滴滴,由日常生活參與社區園圃蔬果栽種、採收到健康煮食,社區健康餐食強調「少油、少鹽、少糖、多蔬果」料理,規律運動及長者健康促進健康操,期盼長者可以「健康鬥陣走、健康生活GO! GO! GO!」,健康餐食及規律運動,是養成長輩健康生活型態,遠離慢性病威脅的重要關鍵!
看見不一樣的文化 社區健康營造升級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李碧慧主任秘書表示,影像透過創意的排列組合、文字的加註,充份表現社區累積健康活動的真實紀錄,將健康元素融入生活,具溫馨且獨創性,臺北市衛生局在社區健康營造推行多年,今年第一次辦理社區健康競賽「社區影像紀錄」,以耕耘社區健康營造題材為主,由社區在地人來拍攝社區最「真實」、「自然」健康營造的一面。首次摘下社區紀錄影片冠軍,台北市文山區順興社區發展協會暨順興里單連城里長表示,「健康樂活‧快樂順興」以「時間、年紀、活動」為主軸,紀錄長輩健康生活的狀態,忠實傳達長輩在社區「健康樂活」真實的生活寫照,讓我們體認到「健康」應該不只是一種行動的展開,而是表現在生活中身心健康的狀態。
社區健康料理 吃出在地美味與健康
高齡社會快速來臨,老年人口所占比率攀升,根據統計臺北市105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5.55%,是六個直轄市中老化速度最高的城市,另依據105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最新公告,國人十大死因中以慢性病佔比最高。隨著社會型態及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李碧慧主任秘書表示,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布美國最新的「2015-2020飲食指南」指出,健康飲食有助於降低肥胖及預防慢性病,強調飲食應少吃糖、鹽(鈉)、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並多吃蔬菜、水果及全榖。內湖社區大學紀秀美營養師指出,社區健康餐食強調「三少一多」的食材料理,蔬菜沒有油也能好吃、運用食材本身特性創造順口性、少油少鹽少糖高纖具健康概念;臺北市內湖區內湖紳士協會副總幹事吳淑惠表示,冠軍料理「四季納福」是長輩在據點樂園菜圃種植的蔬果,在營養師指導下計算食材的份量與熱量,而做出健康美味、口感清爽的佳餚。
社區有氧律動 魅力無限有夠讚
社區健康營造除了飲食外,長者的活力來自身體活動,李碧慧主任秘書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布美國的身體活動指南指出,成人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以及兩天以上的肌肉力量強化活動,包括有氧運動、肌肉力量強化及骨骼強化活動等。台北市南港區舊莊社區發展協會以「有氧律動舞蹈」拿下此次競賽的冠軍,社區參與長者平均年齡高達75歲,其中高齡90歲陳秋月阿嬤說道:「每次跟著大家一起動動手、動動腳,活動身體,不僅讓自己身心健康,還可以交到許多老朋友,每天在歡樂中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