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見蘭展以文化鋪陳 引領遊客認識蘭花的美

 [本報訊]臺南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市,台南老城牆是每個老臺南人共同的記憶,而蘭花是台南市的市花,更是台灣最大的蘭花生產基地,無論是文化底蘊或經濟產業都是台南獨有的。因此在2017年首次把臺灣國際蘭展融入台南在地特色,運用府城古城牆元素貫穿全場,讓遊客欣賞蘭花的同時也領略400年前熱蘭遮城、全台首學的在地台南味道,並從時光的廊道回到現代科技文明,給遊客一場不一樣的賞蘭體驗。

 2017臺灣國際蘭展的主題館入口--爭奇館,即打造一個大城門迎賓,來到府城熱蘭遮城,走進「繼往開來 台南甕城」的第一個主景,也開始深入臺南發展的脈絡。「古今交疊 台蘭錯落」是熱蘭遮城進到主要場景過程的廊道轉換空間,蘭花出現在樹或石、或水或頹圮城牆,空氣中彌漫著蘭花的香氣,可以深刻體驗臺南山林中蘭花棲地生態之美。

 「台灣帝雉‧悠遊台蘭」是蘭展的主場景,它融合傳統廟會藝閣及臺南廟宇的剪黏藝術,以萬代蘭拼畫而成的帝雉,是蘭展由靜態邁向動態的新里程;再說「台南首城 台蘭初始」即以府城及西拉雅族所開啟的台蘭各自發展出豐厚的人文風情及多樣蘭花品種來表現,意味老城牆守護著臺南的子民、蘭花果莢包覆著千千萬萬的蘭花種子,不斷傳承讓世代生生不息。

 在「全台首學 台蘭菁育」單元,取古色古香的孔廟「全台首學」場景,而「生態環境 永續台蘭」則融入台南鹽田、魚塭及黑面琵鷺的元素,使遊客在賞蘭的同時也看到更多的臺南地景,訴說「台南立足 台蘭起飛」的樣貌,之後才回到本世紀最夯的VR科技,體現「VR蘭花 最潮的育種花房」的奧秘,從歷史印象、從產業發展、從現在科技等面向,構成一個極富台南味道又兼具生態永續發展的蘭展,讓人印象深刻,無怪乎很多遊客都稱讚今年蘭展很別致、很不一樣。

 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指出,位於臺南的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內,自古以來便是蘭花的棲息地,400多年前鄭成功率軍來到府城,其子鄭經寫下臺灣第一首詠蘭詩,臺南和蘭花便已建立起緊密的關係,因此2017臺灣國際蘭展特別創新加入臺南在地的元素,鋪陳文化的涵養引領遊客認識蘭花的美。

 不僅如此,蘭展的景觀設計融進在地的特色外,並第一次和在地社區連結,在旅客上下車的地方建置迎賓廣場,提供攤位給在地社區宣傳社區特色,行銷、推展地方產業,且在蘭展最後一個週休假日(11日)上午9時起邀請大新營地區的各社區來表演,12日新營太子宮也將帶來知名的電音三太子,請民眾不要錯過最特別的2017臺灣國際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