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台南市沿海養殖漁塭面積共14,953公頃,為全國養殖魚塭面積第一位,佔全國漁塭面積達35%,但多座閘門年久失修不堪使用,並導致外水入侵,市府遂於105年開始進行閘門維護及改善工程,目前已將9座木製或鑄鐵水門改成不銹鋼水門,不但提升鄰近養殖漁業產能,同時降低水患機率。市長賴清德22日前往北門19閘門視察進度,對改善工程給予高度肯定。現場有多位議員及立委助理蒞臨關心,包括侯澄財、賴惠員、李退之等。
賴市長首先以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落腳新營一事為例,說明市府爭取重大建設的原則就是重視基礎工作,一步一步做起,自然能夠水到渠成。賴市長表示市府重視漁民權益,投入3000萬改善9座排水閘門,而北門、學甲、將軍等易淹水地區,市府更花費8億6千多萬進行整治。賴市長肯定水利局團隊用心解決水患,並改善養殖專區閘門老舊問題,也感謝當地議員提供意見,協助市府照顧居民需求。
水利局表示,台南沿海有五大養殖漁塭專區,分別在北門海埔、保安、雙春及南興,以及七股國安,沿海養殖區之排水閘門,平時提供魚塭重力取水,汛期則防止潮洪淹沒。但因年久失修、地基掏空,造成排水閘門多處破損,無法防止外水入侵,嚴重影響當地漁民養殖環境。
為解決養殖區外水入侵問題,水利局從104至106年優先編列3000萬元整修與維護經費,進行水門維護及改善工程,工程進度現已進行86%,預計於今(106)年度3月31日完工。
水利局表示,工程完工後,可望解決9處原排水閘門老舊鏽蝕、漏水及基座掏空等問題。提供優良養殖環境,協助業者改善養殖效率,提升產業競爭力,讓大台南養殖漁業更具發展潛力。同時有效解決豪雨排水問題,確保漁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