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南市長賴清德8日前往後壁區,視察施工中的「臺南市白沙屯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工程」,除聽取相關單位簡報,了解最新工程進展,亦實地走訪,聆聽當地民眾意見。該工程預計在今年2月中旬前完成,賴市長現場指示施工團隊要嚴格控管工程品質,並注意周遭環境衛生,務必如期如質完工。
臺南市擁有全國最大農耕面積,長期以來市府對於農民的生活改善十分重視,市長表示,農水路的改善將可便利大型機械進出操作,進而提高農民收益並改善農村面貌,因此自縣市合併以來,市府共已投入約17億4仟多萬元的經費來提高農水路的品質,更新的農路長達51萬1仟多公尺、給排水路長度21萬7仟多公尺,其中大部分用於溪北地區,顯見市府對於溪北居民的重視。
地政局長洪得洋指出,全市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面積已達3,340公頃,改善包括後壁、鹽水、新營、六甲、東山、白河、西港等區,對於改善農路行車安全、促進農村整體發展,具有卓著的效益。
市長8日視察的白沙屯重劃區屬民國60年以前完成的農地重劃區,原先田間農路的寬度僅2.5公尺至3公尺,且併行之給、排水路也未設置內面工或保護工,路寬不足也致使大型農機無法行駛,因此,市府積極向行政院農委會及內政部爭取相關經費,將田間農路寬度拓寬至4公尺以上,併行之給、排水路亦更新為混凝土U型溝,以因應現代化農業經營規模之需要。
後壁區出身的市議會賴美惠議長、多名里長及當地民眾皆前來見證成果,並與市長共同走踏更新完成的農路,居民對於重修後的農路變寬、溝渠變堅固,感到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