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無人機改善農業人口老化及缺工問題

 【本報訊】為改善農業人口老化及季節性缺工問題,臺南市政府農業局和工研院希望無人機能夠廣泛應用在農業方面,包括空中噴水、施肥、生物防治等,13日舉辦了一場無人機農噴示範暨技術交流。工研院表示未來可配合政策需要建立無人機操作人員培訓機制,並參照歐日等國無人機農業應用經驗,開發出新的商業應用模式。
 農業局表示,國內農業從業人數占全國就業人口4.9%,農民平均年齡約62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扭轉過去消極補貼的舊思維,以創新、就業、分配及永續的施政原則推行新農業三大主軸「建立農業新典範、建構農業安全體系、提升農業行銷能力」。傳統管理模式已逐漸被機械化、自動化及安全化所取代,專業農民可透過大面積智能化無人機噴灑,降低環境污染、改善生產效率及人力投入。


    農業局指出,無人機在農業的應用上,有植保無人機、農業遙感無人機及農田測繪無人機,目前國內應用面臨瓶頸,首先是民用航空法第44條規定「航空器飛航中,不得投擲任何物件,但法令另有規定,或為飛航安全,或為救助任務,而須投擲時,不在此限。」農業應用需投擲肥料及防治藥劑,目前無制定農業無人機法令,其次,缺乏農業無人機操作員及獲利的服務營運商。


 工研院表示,無人機操作員的飛航證照及不同農作物噴灑技巧是現今無人機導入農業應用需解決的問題,工研院未來可配合政策需要建立無人機操作人員培訓機制,並參照歐日等國無人機農業應用經驗,開發出新的商業應用模式,吸引年輕農民投入,為台灣農業轉型貢獻心力。(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