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機關車奔馳在嘉南平原上是許多老一輩民眾的難忘記憶,其且機關車在運輸、產業、歷史、文化價值等方面彌足珍貴。臺南市政府調查,目前轄內現存退役的蒸汽機關車與內燃機關車總計有86輛,分屬糖業、鹽業、鐵路縱貫線、水圳工程使用車輛,其中最大宗為糖業產業用機關車75輛,其次為鹽業產業用7輛、臺鐵車輛3輛,水圳工程用1輛。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辦理「臺南市機關車普查計畫」,針對全市機關車作詳盡調查,進行歷史發展沿革、使用及保存概況、文化價值與珍稀度等,調查後建立清冊,不僅確切考證每部機關車的身世,亦梳理臺南現存機關車與鐵道運輸工業之間的發展脈絡,相當有助於後續文資討論及研究展示等工作。
文資處表示,本次普查揭開每一輛機關車背後的歷史與特色,交織出昔日嘉南平原陸路主要交通工具豐富的文史篇章。蒸汽機關車最初由西方發明,而後傳至東方,開始模仿、嘗試自產,從臺南現存機關車中,亦可發現這樣的歷史脈絡。
文資處指出,既存的臺南機關車中,許多是來自歐美等國如比利時AFB、美國Plymouth、美國Brookville、德國DIEMA,也有來自日本第一款民間自製量產型號BK24的蒸汽機關車,目前安置於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為1901年日本「汽車製造合資會社」模仿英國A8型機關車所製造,現存於烏山頭水庫的C型機關車則是日本模仿德國Henschel製車輛所製造。
此外,還有臺灣製造的蒸汽機關車,如現存於麻豆代天府的375號蒸汽機關車與新營糖廠中興車站旁的382號蒸汽機關車,都是由前身為日據時期臺灣鐵工所的臺灣機械公司,在1948年前後製造。
文資處指出,普查每一輛機關車獨一無二的美感、歷史沿革、文史價值等,該處期以此次成果作為臺糖公司、臺鹽公司、臺鐵管理局等機關車保管單位維護管理上的參考,與推動古物指定等文資審議程序之依據,未來並可應用於推廣教育,成為國人親近鐵道文化資產的詳實資訊。(圖片來源: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