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改版

 【本報訊】文學家林佛兒擔任總編輯的《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因他於今年4月辭世,改由遠景出版社接手編輯出版工作,自70期全新改版,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9月1日與貴賓持槌敲開鹽蛋,象徵《鹽分地帶文學》吸收在地的鹽分與豐富的各界養分,破蛋新生再出發。
 《鹽分地帶文學》創刊於2005年12月,由林佛兒擔任總編輯11年餘,傳承臺南鹽分地帶自日據時期迄今的文學盛名,成績斐然。林佛兒出身鹽分地帶,父親為北門七子之一的作家林清文,他克紹箕裘、專注筆耕,晚年回鄉主持《鹽雙》編務,與夫人李若鶯唱隨無間。文化局1日除了邀請國立臺灣文學館廖振富館長、「鹽分地帶文藝營」創辦人之一的詩人羊子喬、作家利玉芳、臺語專家許極燉等參與《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新刊發表,也邀請李若鶯親自出席,見證《鹽分地帶文學》的傳承時刻。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林佛兒不單是一位筆耕者,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化人,對在地藝文大小事都投注濃烈的情感和關心。《鹽雙》做為國內第一本由地方公部門自辦的文學雜誌,一直以來都「以文學為主、文化為副;以縣內作家為主、全國資深作家為副」,具有兼及文化的視野、近悅遠來的心胸。直至今日,《鹽雙》已然成為國內元老級的地方文學刊物,也是臺南在地文學持續向全國發聲的最重要窗口。


 他說,今年4月林佛兒溘然辭世,文壇無不惋惜,市府有感於《鹽分地帶文學》在臺灣文學深耕及推廣的重要性,委由遠景出版社承接出版。遠景出版社將以深耕臺灣文學四十載的豐富經驗與新穎觀點,期能在既有的豐碩基礎上突破創新,開創《鹽分地帶文學》的全新面貌。新版的《鹽分地帶文學》有四大特色,一是延續本土歷史人文的聚焦,讓臺灣藝文單元的呈現更加庶民性、生活化;二是鼓勵創作,提供實驗性、非主流創作的發表園地,希望作家能從「鹽分」中汲取養分;三是讓《鹽雙》的評論呈現自由且多元的風氣;四是強調珍貴歷史文獻的引用與考據,讓《鹽分地帶文學》能夠持續成為臺灣文學雜誌的領航者。(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