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東太子宮車站建築體正面整修後的模樣。
【本報訊】結束營運近40年的臺南市新營區南紙里舊糖鐵「東太子宮車站」,在市政府文化局補助及社區居民協力合作下,歷時2年完成整修,車站再度綻放往日丰采,成為連結新營在地生活與人文歷史的新景點。
日據時期臺灣製糖產業興盛,嘉南平原各地為糖業重鎮,發軔於1906年的臺灣糖業鐵路(簡稱糖鐵),隨著時代需求,肩負運載客貨的功能,營運路線總長度最長曾達近3000公里。
■新營東太子宮車站建築體正面整修前的模樣。
文化局表示,作為製糖產業運輸支站的新營「東太子宮車站」建於1938年,車站形式屬單式月臺、1面1線,原名「紙漿工廠前」(パルプ工場前)站,是配合鹽水港紙漿株式會社成立而設置,此站有一支線延伸至紙漿工廠內。戰後臺糖接收日據時期四大糖業株式會社資產,此站因位於太子宮東側,改稱東太子宮車站,1979年糖鐵布袋線停駛,此站也隨之結束營運。
■新營東太子宮車站南面建築體整修後的模樣。
東太子宮車站在糖鐵停駛後人去樓空,被作為倉庫使用。新營南紙社區發展協會長期關心社區環境,前理事長郭崑德積極向文化局提案,終在2015年讓車站整修經費有了著落。由於首年整修成果獲得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認同,連續兩年分別獲得50萬元及30萬元的修繕補助金。
■新營東太子宮車站南面建築體整修前的模樣。
東太子宮車站的修繕帶動了南紙社區居民的向心力,成為社區的大事,多位具有木工、泥作專長的居民都參與整修工程,一掃過去雜亂不堪的環境,不僅讓室內印有1939年興建時相關座標系統的屋架重現,也讓作為產業鐵路車站的旗幟、文書、交通號誌燈切換裝置等相關文物都完善地保存下來,成為社區的重要文物資產。
■新營東太子宮車站北面建築體整修後的模樣。
文化局指出,東太子宮車站站體建築外觀經過整修,再現洋風木骨平家形式的典型糖鐵車站木構造建築,造訪民眾可以延著過去布袋線糖鐵軌道來到鐵道花園,進到新營南紙社區客廳-東太子宮車站參觀,並參與里內學童的鄉土教學活動。
■新營東太子宮車站北面建築體整修前的模樣。
文化局說,106年度臺南市歷史老屋補助申請已於7月中旬截止受理,今年共收得49件提案,提案數量創下臺南市開辦該補助計畫5年來新高。目前提案計畫已完成專案小組審查,俟提送振興委員會審議後,預計於9月下旬公告補助結果。另外,由文化局自辦修繕的歷史老屋立面景觀類修繕仍持續受理申請中,欲申請者只要在10月13日以前填妥意向書(下載網址https://goo.gl/1AeZyL),寄到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建設科即可,歡迎有意願參與的文化公民踴躍提出申請。(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