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邁入第三十二年,第十五屆新任理事長唐茂福帶領會員策劃辦理「南宋吉州窯特展」,展出文物總計百餘件,其中不乏博物館級文物,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十三日止,在台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一樓展出。
「吉州窯」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是古東昌縣縣城所在地,地屬吉州管轄,故名吉州窯,又名「東昌窯」、「永和窯」,其中又以永和窯最具代表性。
宋室南遷,經「紹興和議」宋室偏安杭州,卻帶來了江南社會經濟文化的空前繁榮。在此背景下,素有「江南望郡」之譽的吉州,亦迎來自身發展的全盛時期,其境內吉州窯的發展非常興盛,南宋吉州窯瓷器工藝之獨特,題材之多樣,技法之多變,堪稱空前絕後。
吉州工匠把一片枯死的桑葉放置在碗坯上送入窯燒,脆弱的桑葉不僅沒有灰飛烟滅,相反變成美麗的形體,清晰的葉脈,竟然永恆的保留在漆黑的茶盞上,就像圓寂高僧經過火葬後出現五光十色的舍利子ㄧ樣神奇。
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進而引領宋代社會的文化風尚,也影響了吉州窯瓷器的裝飾,特別是吉州窯瓷器中所見冷峭高潔的梅竹與池塘鴛鴦,頗能體現宋代文人的詩情畫意。
宋代商業的高度發展,帶動了豐富多元的市井文化,在此文化熏染之下,宋代工藝美術不免同時兼具市井文化世俗與功利的特質。吉州窯瓷器裝飾也不例外,其最突出的表現是吉祥語意及動物的裝飾。
除了上述影響外,還有ㄧ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對絲織品紋飾的借鑑及對漆器,金銀器等工藝和玳瑁,鷓鴣等材料肌理的模仿。商業的發達,帶動紡織業的多樣,如織錦,花羅,及纈染紋樣等珍稀材料製作,如金銀器,漆器,玳瑁,等上等珍稀在宮廷和上層社會的廣為流行,都刺激了吉州窯模仿這些工藝的發展。
吉州窯工藝精湛,裝飾技法豐富,有黑釉剔花、剔花填白加彩、灑彩、黃綠釉深剔花、白釉鐵繪及木葉貼花、剪紙貼花等,其藝術紋樣及主題紋飾是吉州窯匠師們因地制宜的傑作。與北方的磁州窯、定窯、耀州窯等名窯相比,吉州窯的彩繪瓷藝術不僅更加耀眼,而且創造了吉州窯釉下彩繪裝飾紋樣體系,更是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