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溫期應預防魚蝦細菌性疾病發生

 【本報訊】正值酷熱季節,中午溫度甚至高達攝氏34度至35度,養殖池易孳生多種藻類,造成水質優氧化,在高水溫及水質優氧化的環境下,細菌更易於生長,造成魚隻感染、死亡,養殖業者要注意預防。
 台南市政府動物防疫保護處表示,夏季常見養殖池水藻類大量生長及水中氨、亞硝酸濃度過高,水質惡化導致繼發細菌性感染,如鏈球菌症、弧菌症及產氣單胞菌症等,造成養殖的魚蝦大量死亡,建議可減少飼料投餵量,觀察魚蝦攝食情況,必要時應送檢診斷用藥,以降低損失。
 動保處指出,魚蝦等水產生物生活在水中,其環境十分複雜,影響因素很多,水質管理相對重要,平時即應做好水質監測。池塘水域環境優良時,環境中的藻類、微小動物、微生物等相對形成穩定的生態平衡,但如水域生態環境失去平衡,會造成環境及水質惡化,直接或間接導致水中溶氧量減少,引起種種不良反應。
 動保處提醒養殖業者,若遇水質或水產動物有異常狀況,可通報動保處水產動物疾病檢驗站,透過科學儀器及專業獸醫師診斷,早期防範早期治療,勿自行亂投藥,以免造成損失。
 動保處於週一至週五在新營及中西區忠義辦公室提供魚病檢診和水質檢測,另於每週二、四上午9時至12時於北門水產動物疾病檢驗中心駐診,並以定點方式派遣水產動物行動診療車提供安南區水產動物疾病檢診與水質檢驗相關服務,每週一上午9時至12時於水產產銷班第3班土城班(安清路3段500號)、每週三上午9時至12時於四草里活動中心(大眾路6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