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內表演藝術活動成長,加上兩岸三地新建劇院頻頻來臺挖角,使臺灣技術劇場需才孔急。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和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合作,藝畝田藝文工作室協助辦理臺南在地劇場技術人才培育計畫,邀請資深業師授課,安排文化中心實習,2年多來苦心培訓出一批可立即上線的年輕新血,並以此基礎成立非營利的「南部劇場技術交流媒合平台」,希望媒合劇場技術人才與業界,促進南部劇場技術交流、提升。
臺南在地劇場技術人才培育計畫於104年7月開辦,凝聚產官學三方之力,先提供舞臺、布景、燈光等主題的專業劇場技術課程,接緒安排專業製作演出的劇場技術實習,要求學員親身進入專業劇場技術工作環境,避免所學知識流於紙上談兵,2年4期課程共招收學員132人次。
文化局表示,計畫邁入第3年,催生了20多位願意投身南部劇場技術工作的年輕人,為趁勢與業界跨域合作接軌,主辦單位成立南部劇場技術交流媒合平台,自105年7月開始試營運,媒合案件逾百件,主要為南臺灣地區(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北部和中部的轉介案件亦有增多的趨勢,主要有南部燈光音響公司、技術統籌或設計者及台南人劇團、綠光劇團、果陀劇團、臺灣豫劇團、表演家合作社等團隊。
南部劇場技術交流媒合平台還於今年7、8月開設懸吊及燈光設計等進階劇場技術課程,深入訓練平台成員,激勵其不斷精進自身技術,另一方面策劃辦理南部劇場技術相關座談會,邀集平台成員、劇場技術業者與相關從業人員,共同討論南部劇場技術環境的重要議題,希望促進整體環境生態的改善。
文化局指出,南部劇場技術交流媒合平台在今年年7月16日跨出一大步,正式從幕後走到幕前,與秀琴歌劇團、稻草人現代舞團、嘉義雯翔舞團等十多個南部表演藝術團隊相見歡。座談會中除了闡釋平台營運宗旨、讓平台成員與團隊交流認識,同時也向團隊介紹劇場技術之於表演藝術作品的功能,以及應該如何有效與劇場技術人員溝通合作等。
媒合平台執行業師蔡馨瑩說,表演藝術產業行政、藝術、技術缺一不可,希望媒合平台能為南部劇場技術培育新血,進而對南部表演藝術產業發展有所貢獻。計畫主持人林偉瑜副教授則希望媒合平台能讓缺乏專業劇場人才的業界找到生力軍,也為這群對劇場技術有熱情的年輕人搭起與業界連結的橋梁。
臺南文化中心科長方敏華表示,公部門的角色便是整合產官學資源,改善人才流失問題,打造友善環境,盡力讓表演藝術產業能夠永續發展。欲了解南部劇場技術交流媒合平台及其成員,可至媒合平台官方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sttte/)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