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彝最早署名作品啟動彩繪修復

 【本報訊】民俗彩繪宗師陳壽彝被尊稱為「人間國寶」,他最早有署名的門神彩繪作品現存於臺南市定古蹟總趕宮,因歷經50多年歲月摧殘,門神逐漸褪色黃化。廟方為了讓珍貴文物得以保存,決定將2扇彩繪作品贈予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由文資處委由專業團隊進行調查研究與修復作業。
 文資處與「名襄」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修復師李志上合作,2日於總趕宮舉行陳壽彝門神作品修復啟動儀式。總趕宮重修委員會主委許燦露表示,老一輩人認為門神下方還有一層是由陳壽彝的父親陳玉峰所彩繪的門神作品,希望修復師能在修復過程中釐清是否存有多重彩繪層次。
 文資處表示,這2扇作品因保存條件不佳,去年廟方捐贈予市府,文資處今年積極著手準備修復檢視作業,發現該文物也已出現煙害、罩漆黃化、起甲、細裂紋、粉化及彩繪層缺失等現象,未來「名襄」公司修復團隊將以「修舊如舊」的原則,執行清潔加固維護,不填補、全色,待完成第一階段修復後,徵詢專家建議,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提送古物審議會。
 負責此次門神修復的「名襄」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主修復師李志上已投入臺灣木構彩繪修護逾12年,曾經歷縣定古蹟北埔姜氏家廟、國定古蹟新港水仙宮、鹿港龍山寺、臺南開基天后宮、嘉義城隍廟等國內重要古蹟調查與修復工作。此次為了保存陳壽彝遺作,臺南市政府斥資修復,除了使陳壽彝的門神作品能有完善的保存外,也將與總趕宮耆老進行田野訪談,補充總趕宮的歷史研究,供未來展示教育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