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國小童顏劇團展現師生藝術創造力

  [本報訊]推動文化平權,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第一場公共藝術美感扎根教育推廣計畫在外埔區安定國小展開,由策展人張惠蘭和童顏劇團引導校內師生,以「好所在」為創作主題,從環境色彩調查到互動式劇場工作坊,將在地代表性色彩「火炎山」及「稻田」融入創作,完成師生共創的臨時性公共藝術創作計畫「迴轉復孕-生之箱」,即日起至11月26日在安定國小展出。

  今(12)日成果發表會由童顏劇團採導覽式故事劇場開場,以角色扮演方式帶大小朋友探索師生共創的彩繪作品,在迴、轉、復、孕的創意遊戲中,創造一座快樂的學習森林,同時也邀請與會者將希望的種籽一起種在「孕-生之箱」中,象徵生命的生生不息,活動最後以黑光體驗劇「夏夜奏鳴曲」奏出一場充滿蟲鳴蛙唱的夏夜。

  文化局副局長施純福出席表示,台中市公共藝術作品遍及全市山海屯城區,大部份仍集中在市區,為均衡藝術教育資源,文化局特別規劃從外埔區展開首場公共藝術教育創新服務活動,委託童顏劇團及策展人張惠蘭為安定國小師生策劃一系列結合戲劇、色彩調查及工作坊的體驗課程,讓師生親身參與創作及互動式劇場演出,展現豐富的創造力和令人驚豔的成果。

  策展人張惠蘭表示,「迴」、「轉」、「復」、「孕」是由四組方形的小木箱組成,透過箱子組合、建構的特性激起學生的遊戲冒險精神及創意想像力,正是游於藝的精神所在。作品中「迴」以流動的線條象徵學習如河流般生機勃勃;「轉」將外埔的自然元素、特色景觀,以塗料彩繪於木箱不同面上,並以繞轉的線條象徵週而復始;「復」彩繪不同植物各種元素,並以反覆疊加的特性,象徵經驗積累、深刻學習;「孕」以塗料、複合媒材繪製翅膀,並以螺絲釘鎖住的造型昆蟲箱,讓箱子生長成快樂的森林。

  「迴轉復孕-生之箱」臨時性公共藝術創作計畫展期自10月25日至11月26日在外埔區安定國小中庭花圃展出,經學校及幼兒園同意入校參觀者,請配合校園防疫政策,實施體溫量測、消毒、實名制等防疫措施。

  今日成果發表會,包括文化局副局長施純福、外埔區長葉聯慶、教育局督學李昭嫻、外埔國小校長邱弘毅、東陽國小校長吳文芳、西岐國小校長柳世麟、市議員吳敏濟服務處代表、策展人張惠蘭教授及童顏劇團總監張黎明等人皆到場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