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台經院在「景氣動向調查報告」指出,去年陸客來台人次是三百五十萬,以今年一到四月已少掉一半的態勢發展下去,今年可能會少到只接近二百萬人次,但每一百萬人次的陸客對台灣GDP的貢獻約是十億美金,若少掉二百萬人就是廿億美金,但想單靠台灣民眾消費補得這廿億美元,其實不容易。孫明德提醒,政府基礎前瞻建設和刺激消費政策都應儘快推出,現階段也應對下半年的國內經濟,先有一些想法了。
根據台經院觀察近期國際經濟情勢,歐、日、中等主要經濟體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均呈現穩定表現,國內部分,外銷訂單與進出口雖仍呈現正成長表現,但增幅已漸趨緩,加上基期因素淡化、國際原物料價格回檔、匯率波動與產業傳統淡季影響,製造業廠商對於景氣看法也轉差。台經院提醒,國內景氣已從高峰往下墜,今年初是外熱內溫,現則已是外溫內冷。
台經院指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月製造業氣候測驗點持續下滑,為九五點六一點,較上月減少二點二七點,這不僅是連續四個月下跌態勢,也創下二○一六年二月以來的新低點。此外,營建業對營業氣候測驗點也是呈現下滑。因此,若要拉抬國內景氣復甦力道,下半年必須要有新的刺激。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特別提醒,今年一到四月零售消費市場減少了○點四%,一到三月則是減少○點六%,儘管股市已攻上萬點,但消費市場卻沒有同步成長,「這是很反常的情況」,雖然有人說是因為今年百貨公司母親節促銷檔期後移,導致業績成長幅度有限,但孫明德表示,「陸客銳減」才是影響主因。
不過,台經院也指出,儘管前瞻基礎建設的立法審議遲遲未定,所幸既定預算投入的公建投資表現漸有起色,對於土木工程施作環境仍將趨於改善。但不動產業方面,則受到賣方降價幅度和議價空間同步縮小的影響,二○一七年四月國內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較三月衰退十三點一%,而從二○一七年首季與四月國內房市成交量的落差情況即可發現,二○一七年第二季到第三季買賣雙方對於價格認知的拉鋸與調整將再度成為房市發展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