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臺灣的民眾可能已經逐漸習慣一日四季的詭異氣候,前一天不到 10 度的低溫,一夜過去就突然飆升直衝 25、26 度;這幾天宛如盛夏的烈日一定讓大家非常有感,這不管是異常低溫或是驟升的高溫,其實都是氣候變遷帶來的自然警訊。
除了忽冷忽熱的天氣,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巨大且深遠,直接一點的是冰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淹沒低窪國家及許多先進國家沿海精華地帶,還會導致不正常暴雨、乾旱、洪水,同時讓生物無法生存、棲地遭到破壞,也讓海洋酸化,海中生物難以存活繁衍......
為了延緩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 2023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2024排放差距報告》提出「將暖化限制在 1.5°C 以內」,從技術上來說,守住 1.5°C 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但須要「大幅加速」全球減排行動,如各國強化 NDCs、停止補貼化石燃料、並且加速再生能源發展。
綠色和平從各種面向努力延緩氣候變遷,除向臺灣政府倡議從政策面著手,推動淨零轉型,呼籲公私部門加速提升再生能源、淘汰燃煤發電,並阻止政府重啟燃煤電廠的計畫1外,我們更成功推動碳定價制度,讓減碳行動更具效力。
而在能源轉型的方面,我們透過 RE10X10 計畫,鼓勵中小企業使用綠電,2025 年前至少達 10% 的綠電使用占比、2030 年將減少 42% 碳排、2050 年達到完全淨零!經過 4 年多的推動,已有 110 家企業響應,並且有 30 家企業已達倡議目標,倡議企業的綠電使用比例平均達到 23.9%。
不僅僅是針對中小企業進行倡議,綠色和平成功向碳排大戶倡議──台積電承諾 2023 年台積電正式對外宣布,將提前於 2040 年全球營運 100% 使用再生能源!鴻海科技集團亦宣佈響應 RE100 倡議,承諾於 2040 年全球廠區將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成為綠色和平繼推動 Samsung、Sony 等科技企業綠電轉型後,又一氣候好消息!
隨著 AI 浪潮推動電子業用電與碳排增長,而臺灣大企業身在身處AI產業鏈要角,綠色和平將持續推動企業加速在 2030 年前全面轉用再生能源,確保 AI 產業發展不成為環境負擔。同時,積極倡議政府制定更前瞻的減碳政策,讓臺灣加速邁向淨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