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紀念汪辜會談三十周年所召開的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虹橋迎賓館舉行。兩岸6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汪辜會談的歷史貢獻與現實意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與條件、兩岸命運共同體發展路徑之探索等話題展開交流探討,開幕式由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王海良主持。
上海市台辦主任鍾曉敏表示,30年前,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這是兩岸自1949年以來首次授權民間團體舉行的高層會談,順應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潮流,體現了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協商促進合作的精神,彰顯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商談判的重要基礎,建立了制度化的兩岸協商管道,簽署了有利於兩岸民眾福祉的四項協議,來之不易、彌足珍貴。30年間,上海作為兩岸交流交往重鎮,長期見證、實踐和深化“汪辜會談”的精神。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邱進益對當前兩岸關係提出五點建議:第一,立足中華民族復興和百年未有大變局之下大陸應保持戰略定力,不受美國誘導,堅決維持和平立場;第二,解放思想,在不違背一中原則之下,對統一後國家制度作出上不封頂的探討和設計;第三,兩岸至今尚未統一,台灣方面當年在設計國統綱領時做出近、中、遠程規劃,大陸可以加以借鑒;第四,兩岸統一是心靈契合統一,如何爭取台灣民心應該是政策著墨重點;第五,大陸需借鑒1993年辜汪會談“大事小以仁”的精神。
全國台灣研究會秘書長陳峰表示,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兩岸更加宏闊的未來,大陸是源頭、交流是活水,唯有交流才能匯聚兩岸和平發展的通衢。“汪辜會談”開啟的兩岸兩岸接觸對話的大門不會關上,兩岸交流合作的滾滾洪流、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也不可阻擋。在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我們要汲取“汪辜會談”的智慧和力量,加強對話交往,不斷凝聚共識,克服現實障礙,積極面向未來,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創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歷史偉業。
旺中媒體集團副董事長周錫瑋表示,“九二共識”和“辜汪會談”真正奠定了兩岸交流合作的基礎,這是一個偉大的裡程碑,在此之後,兩岸終於迎來同心合作、共創未來的偉大時代。“反台獨”是正確的道路。兩岸之間真正缺乏的是實質的、長期的交流以及攜手同心的合作。大陸在多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也有一些台灣朋友想參與卻未能參與其中。未來如何讓更多台灣同胞共享大陸發展機遇,是我們要突破的議題。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台灣研究會會長嚴安林表示,要以“汪辜會談”的歷史啟示推進兩岸關係與國家統一。一是“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兩會交往共同政治基礎的重要性,因為衹有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根本性質之後,才有可能實現兩岸高層人士的首次會談,事關公權力部門之間的商談也才能開展。二是對話與協商是解決兩岸問題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三是兩岸協商需要體現“求同存異”精神,也需要不斷“聚同化異”。四是兩岸中國人完全有政治智慧處理兩岸之間問題,“汪辜會談”的政治智慧體現在“務實協商”,體現在雙方擱置爭議,體現在以互惠互贏為交往原則。他希望兩岸學者要發揮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和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
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表示,目前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兢爭與對抗已超過兩岸目前的危機,因而中美關係的緩和是北京的首要之務。今後30年,除非美國同意與中國大陸和平共存,共同維護世界的秩序,否則“競爭、合作、對抗”會一直持績。中國大陸如何堅執自我的戰略定力,與美國鬥而不破,是此一階段的上策。新冠疫情過後,兩岸之間的人員來往有新的契機,在兩岸關係最低潮的時候,要提升兩岸關係,兩岸人員的交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此次研討會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上海東亞研究所、旺報(旺中媒體集團)共同主辦,由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上海市台灣研究會聯辦,支持單位為上海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這是疫後兩岸交流逐步恢復以來,由兩岸相關機構共同舉辦的、規模最大的線下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活動。中評社將對此次在上海舉行的“紀念汪辜會談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表述的觀點作全面深入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