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苗栗縣政府2012年從上海引進大閘蟹養殖至今已邁入第12年,大閘蟹品質越來越好。最早跟著上海專家學養蟹的苗栗縣優質大閘蟹產銷協會理事長陳雲湧接受陸媒訪問表示,感謝大陸無私傳授養蟹技術,不但因此改善許多苗栗蟹農的經濟與生活,也牽起上海和苗栗間的兩岸蟹緣,至今仍保持良好互動。
陳雲湧,苗栗頭份人,原在苗栗私立高中擔任教師,退休後隨著苗栗縣政府赴上海學習養蟹技術,2017年曾獲苗栗縣優質大閘蟹評鑑比賽特等獎,現為黃金大閘蟹養殖場場主、苗栗縣優質大閘蟹產銷協會理事長。
今年苗栗縣大閘蟹養殖戶共有31戶,養殖面積約19.75公頃,放養量約32萬6700隻。過去苗栗大閘蟹年產量約25至30萬隻,總產值近新台幣3千萬元,而因大閘蟹所帶動的苗栗旅宿與觀光旅遊經濟效益更高達上億元。
陳雲湧是最早一批到上海學習大閘蟹養殖技術的苗栗蟹農,他回憶,2011年苗栗縣政府與上海海洋大學簽訂“中華絨螯蟹養殖科技合作計劃”後,上海海洋大學還特別派了2個教授實地到苗栗考察當地的水文地理與生態環境狀況,但卻發現以當時上海的大閘蟹品種,若在苗栗養殖存活率恐不高。
陳雲湧指出,上海海洋大學為了解決供台螃蟹品種與存活率問題,特別在崇明島設立專供台蟹使用的養殖基地,他當時也跟著苗栗縣政府到上海崇明島養殖基地觀摩,學習蟹苗養殖技術,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上海海洋大學的教授們毫無私心地傳授養殖技術。
他說,學成後苗栗蟹農就開始養殖大閘蟹,每年從上海崇明島養殖基地空運蟹苗到台灣,但剛開始養殖並不順利,蟹苗的存活率不高。為此,上海海洋大學又派了2名教授到苗栗長達半年,從如何整地改池塘、種植水草、投放苗種、調控水質、投喂飼料到防控疾病等都無私地手把手教學輔導。
陳雲湧表示,當時上海海洋大學的教授相當認真,每天都會跟著苗栗蟹農一起巡視池塘,遇到狀況就現場實地教學解決,蟹農有疑問的地方,教授也會即時回覆,把養殖經驗和所學都傾囊相授,苗栗蟹農的養殖技術也在那段時間快速成長,後來才讓苗栗大閘蟹的養殖逐漸步上軌道。
陳雲湧指出,隨著養殖大閘蟹經驗久了之後,他發現水質與生態環境對大閘蟹的品質會有決定性的影響,這樣的觀點也獲得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們的認同,因此他便開始嘗試種植水草,透過自然生態的養殖方式,養出一隻又一隻蟹膏滿滿、肉質飽滿鮮甜的大閘蟹。
根據苗栗縣政府統計,光是過去12年從上海空運到苗栗的蟹苗就有約4百萬隻,而苗栗縣政府至今仍跟上海海洋大學保持良好互動,每年都會率團到崇明島養殖基地參觀交流。
無黨籍苗栗縣長鍾東錦今年更是首度引進“白玉大閘蟹”的新品種,未來若能養殖成功,可望為苗栗蟹農帶來更大收益。
陳雲湧笑說,當初是因為妻子愛吃大閘蟹才會嘗試在退休後當蟹農,沒想到後來卻養出興趣來,也徹底改變了他的退休生活。今年他養殖的大閘蟹約有6000隻,每隻售價從新台幣350元(3到3.9兩)到1200元(7到7.9兩)不等,他推薦大閘蟹用清蒸的烹調方式最鮮美,而所謂“九雌十雄”,黃曆9月要先吃母蟹,10月再吃公蟹,便可到品嘗到最鮮甜的大閘蟹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