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來自臺灣30多名村里長應邀於9月2日至8日走進六盤水市領略“涼都”好山好水,品味多彩文化,感受清涼愜意,體驗民風民俗民間文化,傾聽台企故事,探訪社區基層治理。 此次交流活動促進了六台兩地在基層治理、民族民間文化、鄉村振興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兩岸同胞深入交流、交往、交融。
走進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悠久的歷史傳承、豐富的資源稟賦、完善的基礎設施、強勁的發展動力,讓交流團成員深入瞭解六盤水歷史文化脈絡,直觀感受“三線”建設發展底蘊,身臨其境體驗“鄉愁”,感受六盤水這座年輕工業城市的奮鬥歷程和發展成就,從中體悟到祖國的進步、繁榮和強大。
走進六枝岩腳古鎮,臺胞們並肩而行,感受廻龍溪綠水橫波間的動人韻味,品嘗古鎮特色釀造醋,體悟岩腳面的歷史文化,在一幅幅色彩斑斕、精美絕倫的蠟染刺繡作品中,透過或明亮或深沉的色彩、跟隨或細膩或簡約的筆觸體味非遺魅力,在其技藝之美、匠心之美、精神之美中探知苗族跳動的文化脈搏,涵養出更加深沉的文化自信。
走進梅花山度假區,參訪團成員們登頂海拔2560米的至高點一覽高山大川,踏上驚險刺激的玻璃吊橋,坐上童真趣味的彩虹滑梯,立體直觀多角度地體驗大自然的獨特新奇景致,盡情俯瞰“涼都”美景,觀賞城市風光,身臨其境縱覽梅花山的峰峦疊翠、領略宛如仙境般的雲海奇觀,感受“烏蒙磅礴走泥丸”的巨集偉氣勢。 臺胞們不禁讚歎江山壯美如畫,祖國繁榮昌盛!
走進六盤水師範學院和明湖濕地公園,來自苗栗縣的鐘道明不禁感歎:“這裡人與自然交融、動物與生態的親近讓人流連忘返,學校與濕地融入自然,讓學生得以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學習,而且學校每一座教學樓的名字都是在激勵著學生們,很有意義。 無愧是貴州最美的大學! 六盤水也是一個宜居宜游宜學的城市,改變了我對貴州的印象。 ”
走進海坪彝族風情小鎮,喝攔門酒、跳竹竿舞、吃烏洋芋、住土司莊園、觀賞水城農民畫、參加篝火晚會...... 白天,臺胞們欣賞筆尖上的鄉俗鄉韻,在農民畫中體悟鄉村「興」百態,聆聽能人巧匠的民間文化藝術創作故事,感受濃墨重彩中的鄉村新畫卷; 夜晚,臺胞們與彝族同胞們一道沉浸式與火共舞,在手持火把競相奔走、圍繞篝火盡情唱跳中感受著別具一格的彝族風情,感悟各民族團結一心的深刻涵義,共同續寫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故事。 正如臺胞鍾潔慧所言:「我們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攜手同心謀發展。 ”
走進六盤水市鐘山區黃土坡街道建設中路社區和盤州市坪地鄉小樹林社區,參訪團一邊聽講解,一邊與社區幹部和民眾深入交流,詳細瞭解社區在基層治理、關愛老幼群體、基礎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情況。 建設中路社區里不僅有針對孤寡老人設置的「敲門行動」「鄰里守望哨」,探索創建「魅力鐘山·幸福好鄰」志願服務品牌,還創辦有社區老年學校,開設聲樂、舞蹈、書畫等課程; 小樹林社區不僅依託烏蒙大草原探索出了一條「旅遊+」發展之路,還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通過參加治理攢積分、積分兌換得禮品等活動激發村民活力與積極性。 六台兩地基層工作者圍繞這些做法和經驗就社區基層治理、服務鄉鄰新模式等進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探討,參訪團一行紛紛稱讚大陸社區的上門服務、公共活動空間建設等值得學習和借鑒。
兩岸情深,心手相連。 此次參訪交流活動的成功舉辦,促進了六台兩地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在交融中增進心靈契合,加深了兩地對基層治理、服務鄉鄰的有益探索。 交流參訪團副團長周文宗表示,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在社區管理上有很多相通相近相似的地方。 希望今後經常走動,加強經驗交流、互學互鑒,共同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