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表示,上月底(7/26),即便凱米颱風過境時刻,也無阻我們對臺灣減塑的盼望,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團隊與近 50 位來自產官學各方代表,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臺灣廢棄物過量問題及循環包裝容器產業推動公聽會」,為臺灣社會淨零、減塑減廢提供解決方案。
相信大家也受夠了超過百座垃圾山遍佈全臺1、甚至危害您我日常的飲用水2。綠色和平日前調查發現,環境部每年花費 17.7 億在鼓勵地方興建焚化爐、打包垃圾等,反觀循環杯、禁限用一次性塑膠等源頭減量預算每年卻僅有 0.8 億,兩者相差達 22 倍3,一次性用品被無止盡製造、垃圾暴增,焚化爐運轉、增設掩埋場成為「別無他法」,加劇環境負擔。
這次公聽會的目的,就是為了召集各方代表,討論循環包裝容器產業發展所需之政策與法令,並呼籲行政院應主責指導跨部會共擬「循環包裝容器推動計畫」及設置專門預算。
該場公聽會出席單位討論熱烈,包括行政院國發會、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衛福部醫事司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等部會,皆有派員出席。與會的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也於會中承諾,源頭減量經費將逐年增加,未來會積極加強法規及跨部會合作,並協助建置相關商業模式、補貼循環產業者及應用科技協助重複使用產業發展。
圖/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
好消息是,經過全臺減塑支持者的聲援下,環境部公布最新的一次性旅塑用品禁令,將提供補助鼓勵旅宿業者減少使用塑膠瓶裝水;且今年 9 月起全臺飲料業不再提供一次性塑膠杯!不過這只是減塑的開始,綠色和平將會持續透過研究和揭露真相、凝聚公眾聲音,監督政府的預算分配、督促加速完善制度,系統性地改變社會現況。
同時,源頭減塑不僅僅是臺灣在地所推動的目標,在國際上,綠色和平也正積極推動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力拼 2024 年底前完成談判,這將是史上第一個具法律強制力、積極且具長遠願景的塑膠相關條約,旨在大幅減少塑膠生產和使用,守護地球生態與人類健康。
徐主任表示,塑膠污染不分國界,邀請大家支持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工作,一同終結塑膠污染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