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綠色和平公眾參與專案主任 Jonathan表示:作為一個熱愛運動兼業餘運動員,巴黎奧運的賽事當然是我最熱切關注的事情!我關注的除了是各項激烈的運動賽事,做為《巴黎氣候協定》的主要簽署國之一的法國,究竟今年巴黎奧運能否真的成為史上最「環保」的奧運呢?
雖然大會早前公佈了今屆奧運十大環保措施1,但當中依然有一些隱憂,令我腦中不禁浮現問號。
隱憂1:塑膠生產大戶當道/2023 年全球最大的塑膠污染企業就是可口可樂,其中瓶罐佔了其塑膠污染超過 9 成;而品牌亦是今年奧運其中的贊助商之一。所以,曾有超過一百位運動選手在奧運前夕發出聲明,共同呼籲這些大型企業停止使用即棄塑膠包裝,為塑膠污染問題開啟解決之道。可是,巴黎市長 Anne Hidalgo 原先宣佈奧運場館將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現在卻 180 度大轉彎改為減半。 同時,雖然可口可樂宣佈在奧運中將透過使用飲水機、冷飲櫃和可回收玻璃瓶等方式供應其產品,但據媒體報導,可口可樂只是將裝在塑膠瓶的飲料,在販賣時才倒至環保杯上,此舉形同「漂綠」2行為。綠色和平減塑目標: 在今年底《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會議中要求各國領袖於 2040 年前將塑膠產量減少 75%,終結塑膠污染時代。
隱憂2:碳排冠軍在「漂綠」/另一巴黎奧運贊助商——豐田,是全球碳排放量的主要「供應商」,品牌旗下銷售的汽車碳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 1.5%,幾乎是法國全國總排放量的兩倍;而在全球氣候危機當前,豐田依然選擇視而不見,繼續銷售更多耗油的內燃機汽車。相比豐田的部份競爭對手,已承諾最晚在 2030 年前全面停止銷售新的化石燃料汽車,豐田卻原地踏步,更透過贊助體育活動包裝其社會關懷,意圖洗脫污染責任;讓倫敦奧運冠軍、輕艇激流運動員 Etienne Stott 也發出聲明直接「炎上」豐田汽車。
Jonathan表示:綠色和平氣候目標:在國際間透過政策倡議、法律訴訟、直接對話等途徑,單是上半年已成功締造北極油田中止開發、富士康等科技企業提早使用更多綠電等減碳成果;成功推動臺灣承諾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並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
身為一位運動員,我深知健康的環境對運動員發揮最佳狀態的重要性;而作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體育盛事——奧運會更應該在面臨全球環境危機的時刻,團結世界力量共同終結塑膠污染、正視氣候變遷的挑戰。
我也邀請家與綠色和平一同發揮運動團結的精神,促請各國政府緩解氣候危機,推動企業加快能源轉型,同時推動大型企業將塑膠減產至少 75%,以「重複使用取代一次性塑膠」,終結塑膠污染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