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暌違五年,台灣優人神鼓將再度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6月8日至10日,他們帶著全新版本的《墨具五色2.0》與久違的北京觀眾們相會,於最繽紛的優人劇場美學中,再探老莊哲思。
“優”在中國傳統戲曲的意思是“表演者”。“優人”即表演的人。ﻩ“神鼓”指一個人在最大的放鬆和警覺中,透過內心的寧靜,將擊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優人神鼓”亦即“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
自1998年於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成功的戶外演出以來,優人神鼓陸續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傳遞出“在安靜中打鼓的力量”,贏得國際的喝采與肯定。倫敦金融時報曾評價優人神鼓的表演為“一段綿延不絕的敲擊詩篇”。
“墨具五色,一墨而多彩,繽紛源於無色”——藝術總監 黃志群
《墨具五色》作品的誕生,源於優人神鼓藝術總監黃志群對於書法家董陽孜“老莊說”氣勢恢宏的藝術大作的感悟,以及導演劉若瑀交付恩師葛陀夫斯基《莊周夢蝶》的叩問,結合潑彩畫家柯淑玲的畫作、影像設計王奕盛、燈光設計林克華等合作共創,呈現出優人前所未有的繽紛與斑斕。
《墨具五色2.0》是對經典的再淬煉,作品以老莊課題的角度,切入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叩問,藉由6個故事篇章,思考“道”之為何?心物整體亦或二元對立?也藉由太極肢體深入身體探源,從形、意、心、氣的脈絡,一探老子從有身到無身之身體實踐。
重新製作的進階版《墨具五色2.0》在2017年寂靜版的基礎上,除了運用原有的舞台多媒體投放外,更融合太極肢體呈現及台詞,讓每一個篇章有更具體的敘述。以《庖丁解牛》為例,庖刀與牛的對話也如儀式般更具戲劇張力,此外,裝置設計張忘以漂流木重新製作牛只,依著每一塊木材的弧度、紋理,排列迭合,重新賦予它們力量。
《墨具五色2.0》呈現的不僅僅是創辦人劉若瑀、藝術總監黃志群與老莊的對話,也是每一位演出者、觀演者與當代大環境的對話。在一連串叩問中傳遞優人的劇場美學,傳達優人邁向更高維度的探討與蛻變。
亦彩亦墨,墨中含彩,彩中含墨;大氣行雲,一墨而五色具。萬象大千,浮空投影;可行、可觀、可居、可游的想象空間。端午假期,讓我們一同相約舞台,見證太極、鼓與潑彩的相遇, 探求老莊哲學中的智慧, 重拾內心的寧靜, 思考生命的本質,感受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優人劇場美學”。
一、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二、大鵬展翅/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三、庖丁解牛 桑林之舞/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四、鼓盆而歌/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皦皦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五、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六、道隱無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愈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