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綠色和平全球海洋專案團隊表示,不只人會感受到壓力,原來海也跟我們一樣,會因為外在環境因素以及人為擾動,感到壓力山大。綠色和平透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1,以超過兩億筆的數據,來推估人為活動對全臺沿近海造成的壓力,結果發現,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等區域的人為活動相對頻繁,海洋生態壓力相對較高,且多數指標觀光區水下皆出現棲地遭破壞情況。
*圖為觀光與潛在生態熱區於 2023 年的船舶佔用率分佈圖。
當一片海域,要同時顧及觀光、漁業、生態保育,卻沒有分級管理、休養生息的空間,壓力一定很大!
此外,綠色和平與在地潛水業者合作,近半年來在澎湖、北海岸、東北角與墾丁的熱門潛點,皆發現海洋棲地持續受破壞、珊瑚衰敗、廢棄漁網纏繞生物與珊瑚,垃圾大量累積的證據,對臺灣推動海洋觀光的負面影響難以估計。
如何守護海洋?
目前,全球僅有 2% 的公海受到保護。綠色和平自 2005 年開始推動全球海洋保護區,目標 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30x30),並以具國際約束力的《全球海洋公約》守護蔚藍海洋。您的支持幫助綠色和平推動三大項守護海洋的目標:
落實全球海洋公約;加速改革遠洋漁業;通過臺灣海洋保育法;為了實現這個願景並不容易,邀請大家加入每月捐款行列;幫助綠色和平在守護海洋的航道上,不畏風雨地邁進!
大家的關注,讓海有了喘息的空間
過去十數年,因為有您與公眾的關注,綠色和平才能推動:南極增設生態保護區2、 4,500 平方公里全年禁捕磷蝦3、阻止法國石油公司的亞馬遜珊瑚礁鑽油計畫4。在臺灣,我們更集結超過 16 萬公眾支持,要求政府制定《海洋保育法》5,促使行政院終於在今年 2 月將海保法草案送入立法院排審。
每一次的倡議行動,代表著每一位重視環境的公眾聲音。
在超過 550 萬公眾的支持下,這個守護海洋的路我們走了近 20 年,終於讓《全球海洋公約》在聯合國的層級被通過並進入最關鍵的要再由全球 60 個以上的國家簽署和批准程序才能,使公約正式生效並具法律約束力。現在的時刻相當關鍵,誠摯邀請您與我們攜手保護緊密相連的每一片海。
ACT NOW
大家可以守護 2%之外的蔚藍/6/6 - 6/16,綠色和平將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2%之外的蔚藍》互動體驗展,帶您走過海洋生態變化的歷史長河,見證綠色和平如何在全球超過 50 個地區展開環境工作,為 2% 之外的蔚藍,寫下扭轉命運的關鍵篇章。
免費索取入場券/即日起至 6 月 16 日,每月捐款 800 元成為定期月捐會員,支持守護海洋計畫,您將可以參與會員專屬專案主任展場導覽,並加贈限定版「守護海洋鯨魚徽章」乙枚。
*請於捐款後點擊導覽場次報名頁面連結,選擇您欲參與的場次,因導覽場次與名額有限,請儘早選填搶先取得導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