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還記得前陣子,綠色和平研究員 Jenny 親自走訪臺灣山林間的垃圾山,感嘆美麗山林已被垃圾淹沒的信件嗎?與垃圾共處,是垃圾暫置場鄰近居民每日悲歌。
上週 22 日,綠色和平偕同垃圾山周邊居民及相關團體至行政院,邀請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到現場視察,要求新政府正視垃圾山遍布全臺的問題。綠色和平盤點 2018 至 2024 年廢棄物處理相關預算,發現政府在協助興建和升級焚化爐、垃圾打包、海洋廢棄物清理等「末端處理」的工作,平均每年得花新臺幣 17.7 億元。反觀「源頭減量」(如禁限用一次性用品、推廣循環杯等)的經費每年平均僅有新臺幣 0.8 億元,兩者相差 22 倍之多。
面對這樣的預算分配錯誤問題,綠色和平呼籲行政院務必增列源頭減量預算,並加速採取以下行動:加強執行禁止使用免洗餐具與瓶裝水於所有政府出資或是提供補助之活動;擴大禁用免洗餐具場所,補助業者轉換環保餐具;補助推動各種行業試辦自主填充、重複填充瓶器計畫;加強部會合作,共同推動重複使用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會後,環境部初步回應,允諾明年度將增加源頭減量預算!對此,綠色和平樂見環境部邁開第一步,然而,我們深知改變無法從一次性的記者會就達成,持續倡議與壓力累積是政府真正改革的關鍵。我們呼籲政府要以新臺幣 17.7 億的規模投入「源頭減量」經費編列,才能有效解決問題,並且應給出明確解決垃圾山、暫置場去化的時程。
目前,全臺有至少 100 座垃圾暫置場,若不落實源頭減量、將預算花在對的地方,將有更多區域會淪為垃圾暫置場。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團隊邀請大家一同監督新政府,幫助綠色和平在全球、在地推動源頭減塑專案,並發展重複使用、重複填裝模式,還給地球一個潔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