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我熟悉塑膠回收不僅無效甚至還有害

  【本報訊】大家知道我們熟悉的「資源回收」,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塑膠污染問題,甚至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嗎?我們習以為常的塑膠回收可能只是空忙一場!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發表《永恆之毒:塑膠回收對健康威脅的科學研界》報告中發現回收塑膠,也等於回收了有毒化學物質!我們生活周遭佈滿各種塑膠,但您知道塑膠裡含有 13,000 種化學物質,其中超過 3,200 種已證實對人體有害嗎?

  塑膠回收並沒有從根本解決污染問題,過程中更可能造成多種問題與健康傷害。首先,新原生塑膠的毒素在回收之後會轉移至回收塑膠裡。再來,塑膠本身容易吸附污染物,始回收塑膠更容易沾染各種有毒物質。除此之外,回收過程裡受熱等處理等方式,可能產生新的有毒物質,如溴化戴奧辛(brominated dioxins)等,讓塑膠毒物滲透生活。

**照片中的垃圾處理與回收場坐落於希臘的拉加納斯灣(Laganas bay),距離赤蠵龜繁殖地點僅有數英里遠,其塑膠污染威脅海龜的生存。 © Constantinos Stathias / Greenpeace

  回收過程產生的毒性也大範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根據研究,塑膠回收廠附近的養雞場的雞蛋驗出嚴重污染、泰國回收人員血液中塑膠阻燃劑化學物,較居住在 15 公里外的農場工人相比高出近 280 倍之多。另外,宛如夢魘的馬來西亞塑膠回收廠大火、臺灣新北南亞塑膠林口廠大火等,都造成令人擔憂的空氣污染問題,直接威脅著當地人民的健康。

  第四次《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INC4)於上捐款支持《全球塑膠公約》- 綠色和平,減塑·行動週一(4 月 29 日)結束,很遺憾的,本次結果令人大失所望!整體協商進度遭到塑膠和化工產業業者拖延,部份談判更偏離源頭減少塑膠生產的方向,傾向化石能源企業等既得利益者。

  以下為大家彙整關於第四次談判結果的重點2:

  化石燃料與化學產業的遊說者人數多達 196 人,創下新高,比 INC3 的 143 名遊說者增加了 37 %。這群既得利益者為了塑膠背後的龐大利益,持續在會場阻撓談判進程,並使部份談判更偏離源頭減塑的方向。

  37 個國家或地區簽署《通往釜山——原生塑膠宣言》(Bridge to Busan Declaration on Plastic Polymers),同意在南韓釜山的最後一輪談判中,推動「塑膠減產」寫入全球塑膠公約。

  秘魯和盧安達提交文件,呼籲 2040 年塑膠減產 40%,許多代表團表示支持。雖然離綠色和平減產 75% 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仍顯現綠色和平在 INC 現場倡議的影響力!

  即便結果不如預期,您我依然不能放棄!塑膠是跨越國界的龐大產業,為了徹底解決問題,我們需要集結世界的共識。半年後的第五次《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INC5),將是最後一次談判機會,我們仍有機會扭轉塑膠危機!

  邀請大家在這個重要的時刻,與綠色和平一同站在一起,爭取制定「2040 年達成塑膠減產 75%」的目標,落實重複使用模式,真正終結塑膠污染!別讓塑膠回收掩蓋污染真相!支持《全球塑膠公約》,保護地球從源頭減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