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改M503 邱世卿:壓縮台灣戰略空間

  【本報訊】針對中國大陸調整M503航線,迫近“海峽中線”,前空軍司令部少校參謀官邱世卿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從法理以及管轄權的角度來說,陸方的舉動儘管有爭議,但台灣乃至於美國都無從置喙,此舉一方面能紓解大陸空中交通繁忙的問題,另在政治與軍事層面上,則有改變台海現狀、壓縮台灣戰略空間的效果,陸方對外展現兩岸事務的話語權。

  曾擔任空軍志航基地補給官、彈藥官、台灣空軍司令部少校資訊參謀官,現從事人工智慧應用研發,出版《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引起話題的邱世卿指出:大陸民航局日前宣布1日起調整M503航線自北向南運行的飛行偏置措施,後續還將啟用W122、W123銜接航線,由西向東運行,引起台灣當局抗議反對。

  邱世卿表示,M503航線從2015年規劃迄今已有很長一段時間。當初在M503航線的問題上,兩岸之間因為有九二共識,所以抱持的態度是處理爭議,儘量溝通為主。當時,大陸為了表達善意,M503航線只開放北往南,橫向聯絡的航路暫時不啟用,但時至今日,基於飛航安全考量,M503的調整確實有其必要性。

  邱世卿指出,由於近幾年中國大陸的航空交通蓬勃發展,原本的A470航線非常擁擠且不夠用,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統計和調查,A470航線的誤點率非常高,約40%左右。為了紓解空中交通繁忙,航班間距勢必得繼續縮短,相對容易發生危險。基於飛安的考量,必須啟用M503。

  他說明,M503航線其實是中國大陸第一條完全符合國際民航組織RNAV第二版本的航線,該版本要求飛行在這條航線上的所有民航機,都必須裝備符合相關規範標準的設備和儀器,也就是先進的導航系統,可以儘量避免空中接近或碰撞。以往飛機需依賴地面導航台確定位置,RNAV2的飛機本身則具備定位功能,能夠清楚瞭解身在何方,非常符合飛航安全性和道德規範,這是M503非常重要的地方。

  針對M503相關爭議,邱世卿提到,當初兩岸在討論M503時,兩岸有和解氛圍共同對話,所以透過不斷協商和溝通解決M503問題,當中最主要的爭議在於該航線很靠近“海峽中線”,但是並不代表它就在“海峽中線”上,或者在“海峽中線”以東。事實上,整條M503航線仍然在“中線”以西,距離“中線”還有30浬左右。

  因此,邱世卿說,台灣若要對大陸抗議或反對M503,基本上是站不住腳,在法理上與管轄權上皆然。法律方面,M503航線是經過國際民航組織同意設立,在國際法上完全合法且合乎程序。此外,它在上海飛航情報區內,航線位於公海上空,除軍事用途外,大陸民航機本來就有無害通過或自由航行的權利,大陸完全可以片面決定M503航線要如何使用。

  在管轄權部分,邱世卿指出,在兩岸互不承認政權、不否認治權的情況下,中國大陸過往從未干涉對台北飛航情報區的相關設置和措施,那M503位於上海飛航情報區,台灣不具管轄權,卻反而針對這部分,不斷在媒體上炒作,是很弔詭的一件事。

  邱世卿說,台灣方面也主張M503會影響台灣飛往金門、馬祖的航線,但從現實面考量,台灣往返金馬的航班數量跟大陸使用M503上面的頻繁程度,當然會以最大利益為優先,M503運量一定遠大於台灣到金馬的運量。就交通專業來說,M503涉及到上海飛航情報區與台北飛航情報區,過往可以利用兩岸協商機制,補足兩個飛航情報區之間的交通交接,然而在沒有九二共識之後,台灣要大陸溝通協商,幾乎不可能。

  邱世卿認為,台灣方面之所以如此緊張,原因在於,大陸此舉不只改變台海現狀,甚至壓縮了台灣的戰略空間。M503的航線靠近台灣在“海峽中線”附近劃設的5個禁限飛區域,對解放軍而言,自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兩岸在“海峽中線”的默契已瓦解,代表這5塊禁限飛區域已不存在,台灣軍方畫設的禁限飛區域形同虛設,某種程度會壓縮到台灣的空防縱深。

  他表示,對整個區域局勢來說,今天大陸基於兩岸形勢緊張,忽略或者漠視這5塊禁限飛區域,台灣也束手無策,尤其是民航機進入,也不可能去阻止甚至是擊落,此外,M503的航路並未跨越“海峽中線”,只是非常接近,代表台灣劃設的禁限飛區域相對失效,因為在雷達上很難精準判別飛機究竟是在區域內或區域外。

  邱世卿認為,相關情況對台灣空軍而言,可能陷入窘境,飛行員恐怕疲於奔命,按照現行處置措施,只要限飛區域有飛機出現,軍方就必須升空觀察,這在現實面而言,可能沒有足夠的量能去執行應對。這也是M503在軍事上對台灣空防造成壓縮的效果。

  他進一步指出,大陸開始實施M503航線之後,某種程度也改變了台海現狀,關鍵在於,相關作法又站得住腳,即便美國一直強調希望任一方不要片面改變海峽兩岸現狀,但中國大陸的相關舉措,美國也沒有置喙的空間,尤其美國長期主張自由航行權,M503本身就符合自由航行的規則,中方可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