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崩解的海洋~北海岸魚群驟減75%

  【本報訊】綠色和平守護海洋專案團隊指出,居住在四面臨海的臺灣,海洋對於我們來說極其重要,然而,過去 15 年中,臺灣北海岸魚類數量驟減 75%。綠色和平更在2023年公布六種臺灣漁港常見魚類體長調查,發現臺灣常見的白鯧、竹筴魚等魚類,皆有高達七成未達成熟體長。

  這些原因,大部分都歸因於過度捕撈。海洋生態遭到破壞,大海中的魚來不及成長就被抓捕販售在惡性循環的狀況下,漁獲量直線下降,更可能在未來面對無魚可補的困境。現在,臺灣漁獲量已經相較於 30 年前急劇下跌了 52%,等同於減少了 297 億元產值。

  連帶影響著整個經濟與你我日常的生活。此刻,我們需要更多人支持保護海洋的行動,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幫助海洋重拾健康。

捐款挽救海洋生態

  面對枯竭的海洋,綠色和平決定推動春、夏、秋、冬四季的《永續海鮮手冊》,希望可以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協助大家選擇可以友善地球的海鮮。手冊之中透過捕撈方式、當季在地魚類介紹、以及考量食物鏈層級的挑選小撇步,讓選擇海鮮的時候,能夠輕鬆做出友善環境的決定!

  美麗的海洋擁有地球 80% 的生物,是推動著源源不絕氧氣、營養的生命泉源。如今,全球海洋僅有2%不被任何人為侵擾,其餘的海域時常陷入各種破壞性的工業捕撈、嚴重的塑膠污染、罔顧環境的深海採礦,讓海洋陷入不可逆的危機。

  綠色和平推動全球成立海洋保護區已近 20 年,我們透過積極的環境行動與倡議落實海洋保育法,並持續推動臺灣政府跟上《全球海洋公約》的國際腳步,於 2030 年前達成 30% 海洋保護區的目標2,邀大家成為守護海洋的一員,挽救正在枯竭的大海。願海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