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新書發表~美中對抗下的台灣選擇

  【本報訊】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在天下文化出版的新作《美中對抗下的台灣選擇》。針對台灣過去30年歷經民主化、憲政制度改革、7次“總統”直選、兩岸關係起伏與美中關係和與鬥,由盛轉衰的因素。以及在全球、中美與兩岸發生十個巨大的“突然”擺在台灣面前時,台灣未來可能的9個劇本。

以圖搜尋

  蘇起在新書的第十一章,歸納出台灣未來可能的九個劇本。其中不動武的四個是“現狀常態化”、“兩岸政治對話”、“美中談判”,及兩岸合意統一的“蘇格蘭化”。動武的五個則是由某個意外引爆的“南海撞機化”、快速武統的“克里米亞化”、激戰未決的“烏克蘭化”、武獨成功的“美利堅化”,及觸動核武的“廣島化”。最終上演哪個劇本,當然衹有時間能證明。

  蘇起在書中感慨,最近這幾年常在世界各地及中國大陸走動,結交新的朋友,傾聽新的想法,然後再與自己熟悉的台灣對比。每對比一次,內心的哀嘆與傷痛就加深一次。今天的台灣不但已被過去同是四小龍的韓國與新加坡遠遠拋在後面,而且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所有東南亞鄰邦都大幅縮短它們與台灣的差距。現在台北市的市容恐怕連中國大陸的三線城市都不如。

  蘇起說,我們這代“嬰兒潮”出生並成長在台灣最危險、最困難的時期,看著它起飛、茁壯、被譽為“經濟奇蹟”、“民主模範生”,然後又看著它內鬥、自我踐踏、一路衰落到今天,真是情何以堪!更令人憂慮而且不解的是,台灣大多數人對於當前波濤洶湧的東亞局勢以及烏雲罩頂的兩岸關係,似乎毫不在意,繼續內鬥,或安於“小確幸”,彷彿台灣的未來不必自己努力,可以完全交給上天。過去讓台灣度過一次又一次困頓與危機的“居安思危”心態,不知何時已經一百八十度轉變成“居危思安”。這情況不得不令我想起海明威小說《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裡的一段著名對話。比爾問邁克,“你是怎麼破產的?”邁克答,“慢慢地,然後突然地。”

  蘇起也觀察到,“突然地”,擺在台灣面前的世界已經出現好幾個巨大的“突然”。一、一百年沒影子的疫情突然現身、橫掃全球。二、七十年不見的歐洲人互打及白種人互打突然出現。三、四十年沒發生的美中對抗突然發生。四、美國國力與全球領導力從來不曾這麼衰弱。五、美中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同時由鷹派當家,皆無妥協意願。六、美中台的海軍力對比從來沒這麼向中共傾斜。七、大陸內部對台思想、力量、意志從來沒像現在這麼集中。八、海峽兩岸的對抗很久沒這麼清晰尖銳。九、美中溝通從未如此低迷。十、兩岸官方溝通很久沒有如此清零。上述十點過去能同時出現一、兩點都十分罕見,今天卻全部到位,而且被多方人士概稱為“百年未見的巨變”。蘇起也憂慮的指出,別告訴我它們的龐大集體效應永遠不會掉到台灣頭上。

  蘇起在書中沉重寫道,台灣沉淪的起點是1997年李登輝的突襲“修憲”。他讓中華民國總統變成有權無責的“民選國(女)王”。再加上九四“修憲”通過的“相對多數選制”,政壇菁英從此以爭權奪利為志業,忘了他們從政目的原應為民謀福利,為國開太平。陳水扁肆無忌憚,興風作浪,把“民選國王”的威力發揮到淋漓盡致,以致他自己與整個台灣都向下沉淪。

  蘇起也略帶可惜的坦言,馬英九原具最好的內外條件,可以讓台灣振衰起敝,但他的政策雖然正確,卻因個性及領導作風過於保守,加上台灣社會在兩岸和緩後產生虛幻的安全感,以致八年政績並未深入人心。

  此外,蘇起在點評蔡英文時認為,蔡英文對“兩國論”的堅持,及一面倒向美國並全力配合“抗中”的大戰略,卻把台灣玩進美中競爭的風暴圈裡,變成“兩隻狗搶的骨頭”。本來台灣的長期沉淪頂多讓台灣複製日本40年的停滯,或許反而讓北京更願靜等台灣“瓜熟蒂落”。但變成“骨頭”後,台灣命運就脫出自己的掌握。

  在第十章中,蘇起把視野放到當前美中台三方在台海的軍力對比,發現解放軍已有能力在最短時間內“圍點打援”,占領台灣,完成新的“既成事實”,讓美軍難以翻轉。北京且已做好可以談也可以打的準備。相反地,美國目前急著聚攏盟國,卻仍未做好“打”或“談”的準備。

  最後,蘇起期待台灣領導人與台灣民眾都要務實認清“百年未有的巨變”,並對未來負起台灣自己應有的責任,不能全推給美國。既然兩岸不可能再“拖”,如果台灣不願看到武統的“鬥”,就要有勇氣面對兩岸政治對話的“和”。

  同時,蘇起也祈願上天保佑台灣,也希望美中兩強能用最大的理性,維護自二戰以來難得的世界和平,而台灣人民用最大的智慧為自己找到新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