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本報訊】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於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假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順利召開。 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廣州大學、魯東大學、武漢大學、華僑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嶺南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商務印書館、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等20餘所高校和學術機構的4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報告論文34篇,共同為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把脈支招。 會議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語言科學研究中心承辦。

可能是 6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研討會開幕式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李家永主持,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珠海校區黨委書記韋蔚,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宇明,教育部語言文字資訊管理司副司長劉宏依次致開幕辭。 韋蔚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並指出第十二屆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舉行,是本系列研討會第四次在祖國大陸舉辦,又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辦,對深化有關研究尤有重要意義; 北師大和北師大珠海校區將以此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為契機,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和學校中國語言文字學學科優勢,加強兩岸四地漢語語言研究學術交流,不斷為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提供方案和平臺。 李宇明回顧了歷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取得的成果,認為海峽兩岸語言相同、習俗相近、文化相承,彼此之間的血脈關係難以割捨,海峽兩岸學者共對現代漢語問題的討論與研究,可以大力推動國家通用語的推廣和普及,可以共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為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貢獻力量、為漢語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語言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深化助力, 不斷提升中文的國際地位。 劉宏代表教育部語言文字資訊管理司對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舉辦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表示祝賀,指出目前兩岸語言文字學術交流合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兩岸語言文字交流合作工作站位; 要對標對表教育強國建設,準確把握兩岸語言文字交流合作工作要求,搭建內地與港澳臺地區語言政策和語言生活研究; 要充分發揮特色優勢,不斷創新兩岸語言文字交流合作的工作舉措。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講臺和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和講臺的圖像

  研討會設置了「兩岸語言生活研究」「大華語地區語言學術語的對比研究」和「中文作為外語的教學問題」等三個主題,共進行五場大會報告。 具體討論了語言景觀、語言政策、語言認同、語言服務、國際中文教育與全球華語、漢語詞彙與詞典、漢語拼音方案、繁簡字轉化等內容。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9 個人、講臺和文字的圖像可能是 10 個人、新聞中心、講臺和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7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研討會閉幕式由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語言科學研究中心周薦教授主持,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語言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粵港澳術語政策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傅愛蘭教授致閉幕詞。 傅愛蘭認為本次會議是一場異彩紛呈的學術盛宴,會場討論氛圍熱烈,與會專家們的精彩報告令人深受啟發。 她對會議報告的特點進行了總結:一是選題豐富多樣。 圍繞本次的三個主要議題——兩岸語言生活研究、大華語地區語言學術語的對比研究、中文作為外語的教學問題,專家們所做的報告選題多樣,內容豐富。 二是選題的與時俱進。 其中突出的表現就是對詞典修訂工作的重視和現代科技發展在選題上的滲透。 三是研究視角上的宏觀和微觀相結合。 選題或以小見大,或高屋建瓴。 傅愛蘭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相信這一系列的會議在以後的歲月里一定會越辦越好,熱切歡迎更多的專家學者加入進來。 閉幕式設置了學者自由發言時段,與會專家分享了這幾天的收穫、感想,一致認為對海峽兩岸現代漢語語言問題的研究和討論將推動我們對語言變化中動機和方向性的理解,共同探索出現代漢語新的研究思路。

可能是 10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據悉,由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漢語語匯分會、漢語語音及拼音分會策劃併發起,旨在溝通海峽兩岸,對中國的語文生活進行研究的系列性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已召開了十一屆,分別在南開大學、澳門科技大學、香港嶺南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廣州大學、澳門理工學院、香港理工大學、臺灣師範大學、魯東大學、澳門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舉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已成為兩岸語言研究交流的品牌活動。 與會專家普遍期待本系列研討會能夠繼續舉辦下去,為兩岸加深文化交流,拉近彼此感情的距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