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以“弘揚中山先生奮鬥精神 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以下簡稱“中山論壇”)中山大學分論壇9日上午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開幕,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孫中山的發展觀與中國式現代化”專題進行深入研討。
主旨演講環節由孫中山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教授李萍主持,9位專家學者就新時代學習傳承孫中山先生為國家民族終生奮鬥的精神進行了探討。發言嘉賓一致認為,孫中山先生為國家民族不懈奮鬥的精神,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兩岸同胞要學習研究孫中山先生始終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強意志,堅定維護國家統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張海鵬從廣義和狹義分別解讀孫中山的發展觀,指出孫中山發展觀的核心必須要求國家要統一,國家不統一,發展之權很難操之在我。這些衹有在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取得。孫中山的豐富思想在當下有借鑒意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當中,已經充分的吸取了孫中山發展觀的重要的判斷。張海鵬呼籲,廣大同胞要本著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大家攜起手來反對“台獨”,努力促進國家統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中國現代化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共同起來奮鬥。
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主任、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邵宗海盤點了台灣對孫中山研究流派和範式的歷史性變化和現狀,介紹自己在台灣的困難的環境下,如何帶領團隊堅持做孫中山思想研究,這份堅持也獲得企業家陳守仁先生的支持。邵宗海表示,期盼繼續推廣孫中山的遺教,發揚孫中山的精神,期望兩岸加強對孫中山思想研究的合作交流,並以此為紐帶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原所長、教授林家有表示,孫中山是一個充滿政治智慧、人格高尚的偉人,孫中山精神是兩岸共同的精神財富,是建設國家的智慧、強國富民的意志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弘揚孫中山精神對於實現國家統一、社會的文明進步、提高人民的綜合素質具有巨大的動能和啟示作用,我們要守護和傳承孫中山精神,學習孫中山一生奮鬥的人格,建設一個文明、進步、和諧、美好的中國式現代化國家,為實現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而奮鬥。
孫文學校總校長、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指出,孫中山的思想,絕對是“中國式現代化”應有的內涵。孫中山的發展觀,更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思路。兩岸不僅應相向而行,更應共同豐富其內涵,更應協力落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完成孫中山的“振興中華”願意,這是我輩們應有的責任與使用。台灣方面,要堅持孫中山先生的“民族觀”,即堅持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扭轉“去中國化”的逆流;要完善孫中山先生的“民權觀”,避免民粹主義與民主獨裁;要堅持孫中山先生“均富”的“民生觀”,避免貧富更趨兩極化。而中國大陸方面則可以再繼續完善落實孫中山的“民族觀”與“民生觀”,思考孫中山的“民權觀”,如何做到“全民政治”、“權能區分”、讓全民有更多的平等政治參與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李金強表示,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已給我們啟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別於歐美發展道路。通過追溯孫中山致力於建設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歷程,可見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實業計劃》為中國的都市化、現代化、工業化描繪了大致藍圖,也對台灣的城市設計研究起到基礎性作用。兩岸要共同繼承孫中山精神,從先人智慧中汲取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以及社會發展的啟示。
台灣作家、政治評論員黃智賢表示,從大陸的方方面面的發展成就,看到孫中山思想、孫中山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得到落實和實踐,甚至遠超於孫中山最初對於民族、民權、民生的設想,令人感動。中山先生的精神歷久彌新,催人投身於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事業中。在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候,我們要衝破西方國家的打擊阻礙,學習孫中山先生一生奮鬥精神,堅守和平,但也要有捍衛和平的手段、能力和意志。中國的現代化必然會促成中國的統一,衹有真正統一才可能實現兩岸融合,而中國統一也必然更會利於中國的現代化及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中國孫中山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汪朝光表示,孫中山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孫中山具有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孫中山精神也是世界共有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僅對近代中國革命產生重大影響,也對周邊國家甚至世界各國文化產生重要作用,對於全人類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系教授吳義雄表示,《實業計劃》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全面的國家發展戰略計劃,其中包含物質建設、心理建設和國家建設等部分,對國家的未來有了全面、系統、深入的規劃,在歷史上也發揮過重要作用。其次,《實業計劃》體現了面向海洋的發展趨勢,打破過去保守、防範和抵觸的海洋觀,體現了有勇有謀的海洋發展觀,值得後人進一步學習研究。
台灣中國統一同學會長、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後張立齊表示,中山先生希望喚醒沉睡的國人一定要警醒警醒,中山精神更是謀求中國的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思想,這和當代的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高度一致。兩岸同胞要多多傳承與弘揚中山精神,以此來幫助更多台灣同胞重新建立祖國認同和正確的國家民族觀。我相信當代青年們也能用行動來實踐的中山精神,願中華民族能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需效仿中山先生當年為革命,起而行之義無反顧的決心與不畏挫折的毅力,當代中山精神不止於會議桌於學術論文,真理不朽在於實踐,大道之行行天下為公。祝願兩岸的中國人民早日完成祖國的完全統一。
下午,近60位專家學者進行分組會議,分主題探討孫中山思想於中國式現代化關係。在大會總結上,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教授安東強總結表示,孫中山研究在整個學術體系裡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從思想到實踐、從革命到建設、從宗教到世俗、從民生到民權民族、從歷史到未來以及從此岸到彼岸,涵蓋了人文社科所有分支和所有問題意識,未來將繼續耕耘、繼續探求共識,完成孫中山先生的關懷、藍圖和構想,這也是中山大學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