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北市長蔣萬安29至31日赴上海參加台北、上海雙城論壇,首日來到洋山深水港、固體廢物處置中心、老港生態環保基地參訪。他受訪表示,感謝國民黨前台北市長馬英九任內就開始推動台北、上海城市交流,也謝謝國民黨前台北市長郝龍斌開創雙城論壇。還要謝謝台灣民眾黨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持續舉辦,他會努力持續推動,並期待兩市更開放並突破。
蔣萬安率領台北市政府團隊及台北市議會13名議員到上海參訪,上海台辦主任鍾曉敏首日全程陪同。蔣萬安下午在老港生態環保基地接受媒體聯訪。
媒體詢問,柯文哲很肯定蔣萬安持續推動雙城論壇。蔣萬安回應,首先他要謝謝開創雙城論壇的郝龍斌,郝也在臉書上給他祝福;另外他要謝謝柯前市長,持續舉辦兩市市政交流;也謝謝馬前市長任內,就開始進行台北、上海的市政合作與交流。他會持續努力,透過雙城論壇的平台,推動交流。
媒體問,此行會不會提及九二共識?蔣萬安說,雙城論壇是市政交流,自2010年起辦了13屆,總共簽了42件合作備忘錄(MOU),包括文化、體育、觀光等各方面交流,主論壇設定“新趨勢、新發展”,3個分論壇分別為低碳永續、智慧醫療、數位經濟,會共同討論。
蔣萬安說,他剛下飛機,前往的這幾個行程,讓他印象深刻。尤其是到洋山深水港,看第四期工程,已經全面智慧化,上海港整個吞吐量是全球第一,有4700多萬個貨櫃數。而台灣的海運業在全世界也有一席之地,如長榮、陽明、萬海海運,全球排名第7、9、11,台灣整體海運總量占全世界一成。
蔣萬安指出,剛在交換意見時提到,陽明海運最早可追溯自清朝,那時於上海成立輪船招商局,有其淵源及歷史意義在。今天看到洋山港智慧化吊掛,還有無人駕駛的代步車,剛好台北市也推動公車全面電動化,2030年要達到目標。這2年內先全面加裝先進駕駛、防止前方碰撞、偏離車道等,期許2市持續開放、突破,推動市政發展。
媒體問,蔣萬安當年為了選舉出了一本自傳《台北·萬安》,書中第46頁談到決心踏出從政第一步參加2016“立委”選舉,就是在上海做出決定,並致電給父親蔣孝嚴。如今又來上海心情如何?
蔣萬安說,上次決定投入選舉時,就是到上海出差,這次來到上海也是出差,但現在的責任更重。他要加倍努力,透過雙城論壇平台促進市政交流,今天以台北市長身分,代表台北市,大家不用過度聯想,他相信大部分民眾都正面看待。
上海市長龔正晚間會見開場致詞表示,雙城論壇代表兩市合作,他十分欣慰,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濃於水,透過交流發展合作,對兩岸和平關係的融合與和平,注入更大的動力。
蔣萬安傍晚6點抵達上海的城市會客廳大會見廳,與龔正一同入座,上海官員已先等候,台北市政府、議會團接續抵達。台北市政府團隊有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秘書長李泰興、副秘書長王秋冬、參事楊慶輝、顧問兼發言人殷瑋、研考會主委俞振華、都發局長王玉芬、社會局長姚淑文、資訊局長趙式隆、產業發展局長陳俊安、消防局長謝銘鴻、環保局長吳盛忠、教育局長湯志民、辦公室主任王誌慶、顏邦峻、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
上海方坐在右手邊,成員有上海市人大副主任陳靖、上海市副市長華源、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黃震、上海市政府秘書長馬春雷、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章雄、上海市台辦主任鍾曉敏、上海市人大僑民宗委主任委員黃紅、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上海市商務委主任朱民、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亞明、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羅震川、上海市民政局長蔣蕊、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長晏波、上海市衛健委主任聞大翔、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笑虹、上海體育大學校長毛麗娟、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國忠、上海市政府新用辦主任尹欣、上海市房屋管理局黨組成員張冰。
龔正首先致詞表示,今年雙城論壇時隔3年疫情,終於線下全面舉辦,蔣萬安市長率團親自來,充分體現蔣市長積極響應台北市民期待,推動兩市合作,他十分欣慰。
龔正說,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濃於水,彼此交流發展合作,是兩岸共同的心聲,本次雙城論壇舉辦,讓上海、台北兩地共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積極推動兩地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次、更高的水平,以交流合作,增進兩地的情誼與福祉,讓兩岸關係和平、融合的發展,注入更大動力貢獻。
龔正致詞簡潔有力,約2分鐘內結束。接續由蔣萬安致詞約8分鐘,總共10分鐘,隨後閉門會談,請媒體先行離席。
台北市長蔣萬安率領市府團隊及台北市議會13名議員抵達上海,第一個行程是洋山深水港,接著參訪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後,傍晚6點的重頭戲,是與上海市長龔正見面。
2023臺北上海城市論壇,主論壇8月30日開幕,臺北市長蔣萬安致詞,全文如下:
「雙城好,兩岸好」,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感想。
各位都知道,這趟雙城論壇之行,能順利舉行,並不是想當然爾的容易。
我們必須克服彼此的分歧,我們必須創造可以對話的空間,然後,尤其重要的是,我們願意對話,願意在不平靜的兩岸關係下,找尋可以對話,可以共享的價值。
「雙城好,兩岸好」,我之所以這樣講,無非也是因為上海是了不起的城市,而臺北也是非常獨特的城市,兩座在歷史上關係甚深的現代化城市,若能持續秉持理性、開放、進步的治理原則,往前走,持續維持雙城之間的論壇,以及各項合作的領域,我相信:「雙城好,兩岸好」的期待,必定可為。
我在來上海之前,在臺北參加了一場很棒的紀念展,是關於俞大維部長的紀念展。
俞大維先生的家族幾乎就是半部中國現代史的縮影,他讀過上海聖約翰大學,抗戰時投筆從戎,擔任過兵工署長,是抗戰成功的幕後英雄。後來,遷到臺灣,他也在金門八二三砲戰時負傷;從上海到臺北,這是大時代的命運,也是個人際遇的選擇。
來到上海,我也想到一位上海人對臺北、對臺灣的影響。她就是從臺北又紅回上海的作家張愛玲。張愛玲是在抗戰時期的「孤島上海」成名的,卻在臺北出版了全集,紅遍華人世界,再在大陸改革開放後,紅回上海。 這些都是信手拈來,我可以想到的。在現代史上,上海與臺北的關係連結,尤其在人的身上。
大時代會影響個人的命運,但個人的選擇會影響生命意義與價值。這就牽涉到了一座城市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又或者,一座城市在大時代裡,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來影響時代的巨輪?
臺北與上海,是在大時代歷史之中前進的雙城。身為雙城首長之一,我相信,我跟上海市龔市長一樣,都渴望在大時代裡,把「城市治理」做好,這就是我們把這次雙城論壇的主軸,設定為「新趨勢,新發展」、聚焦在「低碳永續」、「數位經濟」以及「智慧醫療」的原因。我相信,任何一座城市,都要趕上世界潮流,搭上發展列車,才可以為城市居民創造福祉。但臺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又不僅僅止於這樣的城市治理角色,雙城論壇還肩負了兩岸關係中,重要的、關鍵性的指標意義。
兩岸關係恰如江河行舟,當然不應該「過盡千帆皆不是」,可是也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輕舟已過萬重山」,在困難中摸索方向,在迷霧中冷靜思維。所以我才說,「雙城好,兩岸好」,尤其在此刻,我們更當珍惜這樣的論壇,務實的對話,理性的對話,誠懇的對話。 當雙城記取了昔日大時代對個人命運的衝擊,我們就珍惜、理解了和平的可貴;當雙城可以成功的化解分歧,消弭對立,雙贏散發出的連環效應,將無可限量!
請讓我再強調一次:雙城好,兩岸好,我們要有耐心,要有信心。祝論壇成功,雙城進步。於主論壇致詞後,蔣市長接受媒體聯訪時,先提到了雙城論壇歷經前13年而有了42項合作備忘錄(MOU)的成果,今年作為第十四屆論壇也簽署了3項合作備忘錄。接著,蔣市長也簡要分享了在昨(29)日參訪洋山港、老港基地對臺北市政的參考意義。
針對媒體提出關於雙城論壇在兩岸關係中的提問,市長回應希望克服分歧,創造對話空間,以既有定位推動實質交流,期待正面效益擴大到兩市以及兩岸和平繁榮的未來。而對於媒體提問昨日市長提到小貓熊的議題,市長表示是因為聽到動物園方反應,目前小貓熊血緣基因亟待更新,希望與上海動物園合作。市長也補充,明年是臺北市立動物園建園110週年,也誠摯邀請上海方前來共襄盛舉。
結束媒體聯訪後,蔣市長依序前往三個分論壇一一致詞。在數位經濟分論壇中,蔣市長提到過去的三年,因疫情打亂了生活型態,但也讓個人與社會面向加速轉型、數位升級的挑戰;在智慧醫療分論壇,蔣市長提出,正如臺北市政府以服務型政府為目標,醫療自然不只技術,更重視服務層面,努力提供病患優質的體驗;在低碳永續分論壇,蔣市長除了提到昨日看到洋山港與老港在永續的實踐,也宣示了臺北2030年垃圾減量40%等目標,最後更分享目前基北北桃月票改變民眾搭乘運輸工具的習慣,達到減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