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剛結束的七月是人類史上最熱的一個月,聯合國祕書長 António Guterres 示警,全球已進入「沸騰時代」。
於此同時,已進入冬天的南極洲周圍的海冰結冰速度卻異常地慢。根據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數據顯示,截至7 月中旬,南極冰層面積比 1981 年至 2010 年平均水平低 260 萬平方公里以上(相當於 72 個臺灣面積大小)。
過去 10 年,從南極洲流失的冰量已增加 3 倍3。科學家警告,冰山融化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包括數億人口隨著海平面上升、海島國家陸地縮水,以及全球沿海城市遭淹沒、消失而成為氣候難民。
您我所關心的極地動物也無一倖免,隨著全球暖化導致南極洲的天然屏障變得薄弱,使許多從北方而來的物種得以進入南極,例如北極燕鷗就因氣候變遷,從北半球遷徙到南半球,而帶有病原體的鳥類也可能將病毒帶入南極,威脅既有企鵝族群的生態,增加禽流感的感染風險。
*南極冰山消融,您我急需守護企鵝的家園/南極冰山消融,讓病毒更容易入侵,恐增加企鵝感染禽流感風險,氣候行動刻不容緩,邀請您一同加入拯救氣候行列,控制升溫在攝氏 1.5 度內!
根據 IPCC 在 2023 年最新發布的綜合報告5,全球必須在 2030 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半,才有機會達成 2050 淨零目標,避免更加極端的氣候災難發生。距離 2030 年倒數不到 7 年,挑戰很嚴峻,但不能灰心,氣候變遷是一道複雜的難題,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
綠色和平最新研究報告《氣候危機在臺灣:消逝中的文化四景》6,深入訪問臺灣不同文化的社區,歸納出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民眾經驗,提出三大解決方案:
打造多元綠能: 持續發展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並加速地熱、氫能、海洋能、小水力等再生能源技術並商業化,配合儲能設備,完善法制配套、增加開發誘因,並加強在地溝通。
提升淨零軟實力: 從建築、交通、大型活動等生活層面著手,建立大眾容易親近的淨零示範、指引與資訊交流平臺,並投入綠色工作輔導,讓調適和減碳落實日常生活。
保護自然碳匯: 加強森林和海洋保育,禁止濫墾濫伐、通過《海洋保育法》,復育管理海洋與濕地等自然碳匯,保護生物多樣性,調適氣候變遷。
減緩氣候危機,就是此刻
拯救氣候,希望仍在!儘管氣候危機近在眼前,只要您我積極應對,仍有機會避免最糟情形,為下一代保留宜居的地球。懇請您點滴投注資源,促進改變發生。
P.S.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持續關注,綠色和平不接受政府、企業資助,所有的資源來自於您與全球 300 萬支持者的穩定捐助支持,邀請您現在就行動,一同拯救氣候、守護脆弱的南極生態。
1 Era of global boiling has arrived,’ says UN chief as July set to be hottest month on record
2 NSIDC : Arctic, low. Antarctic, whoa.
3 南極冰山冷知識:最大冰山曾三個臺灣大!竟藏原子彈能量?
4 全球爆發禽流感,南極企鵝會被傳染嗎?為何全球暖化增加感染風險?
5 資料來源:SYNTHESIS REPORT OF THE IPCC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AR6)
6 《氣候危機在臺灣:消逝中的文化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