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台記憶~福建省台聯會長提五點建議

  【本報訊】根據陸媒報導: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福建省台聯會長江爾雄向大會提交提案,建議“遷台記憶”申報國家記憶,促進兩岸同胞情感融合。

可能是 1 人和坐著的圖像

  江爾雄表示,“遷台記憶”檔案文獻是指清代以來各級各類組織以及個人在從事兩岸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不同形式和載體的歷史記錄。近年來,福建省在國台辦、國家檔案局等部門指導下,廣泛發動兩岸民眾,捐贈相關史料、文獻,全力推動“遷台記憶”檔案文獻徵集保護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共徵集到有關檔案文獻史料24.8萬件,留存于福建各級檔案館、博物館和研究機構。

  她指出,“遷台記憶”檔案文獻塵封已久,啟動這些屬於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能夠有力駁斥“台獨”史觀,有力增進臺灣同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和情感認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為此,江爾雄提出了五點建議:

  一是積極申報國家、亞太和聯合國非遺和世界記憶名錄。2013年6月,“僑批檔案”申遺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從文獻角度看,“遷台記憶”的意義絕不亞於“僑批”文獻價值。中央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遷台記憶”檔案文獻申報國家、亞太和聯合國非遺和世界記憶名錄指導,爭取將“遷台記憶”檔案文獻上升為國家層面、亞太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二是加強雙向徵集。在祖國大陸廣泛開展徵集的同時,通過持續加強對個人及民間組織廣泛宣傳,催發島內臺胞積極參與的熱情。廣泛發動島內同鄉會組織、兩岸宗親組織、兩岸宮廟等力量,通過微信群宣傳、舉辦活動宣傳、開展交流宣傳等方式,不斷凝聚主動參與徵集保護工作力量,起到雙向保護和雙向互動的積極作用。

  三是深化廣泛宣傳。“遷台記憶”檔案文獻損毀、遺失等風險不斷增大,在宣傳中樹立危機意識,鼓勵和引導民眾將檔案文獻捐贈至專業機構妥善保存,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財富。不但要充分發揮大陸各類官方網站、公眾號、視頻號等媒體作用,還要探索通過“互聯網+”等形式宣傳入島,不斷擴大“遷台記憶”檔案文獻保護徵集在兩岸群眾中的知悉程度。

  四是開展學術研究。依託高校、科研機構、檔案機構的專業力量,通過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充分挖掘“遷台記憶”檔案文獻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特別是把蘊含在其中的兩岸故事講細、講活、講生動。講好愛國愛鄉故事,挖掘“遷台記憶”中的紅色資源,彰顯中國共產黨始終與臺灣人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講好拼搏奮鬥故事,鼓勵更多臺胞踴躍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講好中華文化故事,引導廣大臺胞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強文化認同。

  五是強化創新利用。文創產品有形式多樣、趣味性強、吸引力強等特點,是“遷台記憶”檔案文獻開發利用良好的載體。建議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特別是吸引台青文創團隊參與,通過打造“遷台記憶”IP,開發文創產品等形式,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將“遷台記憶”檔案文獻徵集保護與開發利用有效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