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台灣新冠疫情趨緩,5大防疫措施放寬方向,包含口罩、邊境管制、確診隔離、通報定義、改類等,都已進入討論階段。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日前表示,未來在抗病毒藥物、疫苗等,皆研擬比照流感防治,不會祗有自費市場,依舊會有公費對象。
莊人祥說,對於COVID-19高風險民眾,感染可能造成重症、死亡風險,以今年防疫政策規劃,即使“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6月底到期退場後,考量疫苗、抗病毒藥物皆有提前準備足夠數量,今年公費使用對象不會有太大改變。
COVID-19疫苗部分,莊人祥說,今年還有1500萬劑將陸續到貨,不會取消全民公費接種規定,後續持續參考全球各國施打規劃,不論是一年接種1劑或一年接種2劑,以現階段民眾接種意願,預估施打人數也不多,數量一定是足夠的。
莊人祥表示,未來高風險族群一定會由公費支應疫苗、抗病毒藥物。至於不符合資格者,只要COVID-19疫苗、抗病毒藥物取得正式藥證,醫療院所就可自行與藥廠採購,就像流感疫苗或抗病毒藥物,作為自費使用。
莊人祥說,現階段疫苗、藥物走入自費市場“還言之過早”,目前還是先著重口罩鬆綁、輕症免隔離、新冠肺炎定義修改、只要通報重症等規劃,因此只要還未被降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民眾都還能用公費使用疫苗、藥物與快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