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 15 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於 2022 年 12 月 19 日落幕,通過歷史性的協議《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框架》。會議達成哪些重要結論?又有哪些不足之處?我們仍有機會挽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護衛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嗎? [立即閱讀]
生態和經濟可以共存,推動臺灣設立30海洋保護區。
國家地理雜誌路跑響應減塑,與綠色和平合作推廣永續生活
臺灣一年舉辦約 700 場路跑賽事,累積的一次性塑膠杯或紙杯用量,可能高達數千萬。2022 年 12 月 18 日,國家地理雜誌舉辦野生動物路跑,響應綠色和平發布的「野生動物微塑膠污染調查」報告,在補給站以循環杯取代免洗杯,一同推廣無塑生活、守護自然環境。 [立即閱讀]
籌備水下淨海,親見海保區廢漁網困魚蟹,期盼促成《海洋保育法》
2022海洋新希望!法國、紐西蘭、德國拒絕深海採礦
海洋對於平衡氣候與維持生物多樣性扮演了關鍵角色。但近年來,許多業者與國家覬覦海底資源,企圖發展深海採礦,使海洋生態面臨威脅。近日法國、德國以及紐西蘭、斐濟等 12 個國家相繼表示反對深海採礦,並呼籲各國做出承諾,共同保護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