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岸小三通7日採有條件復航,會否成為兩岸關係轉圜點?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周陽山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小三通專案維持1個月,會碰上“內閣”改組,會否影響到小三通,民進黨高層的態度還需要觀察。但從賴清德與前桃園市長鄭文燦的態度來看,若“和平保台”真的是民進黨政府的主軸,未來小三通的恢復、擴大,就會是比較樂觀的方向。
兩岸小三通自2020年2月10日起暫停海上客運,終於在2023年1月7日至2月6日以專案方式有限度開放,對象限金門、馬祖地區的民眾及大陸配偶、陸配子女、陸生等,暫不供台商、台生及非開放對象的陸籍人士使用。首日有25人搭乘首航班次從金門往廈門,共有62人搭乘從廈門回金門,扣掉去程的25人當日返回,首日共有37位人從廈門搭船回到金門故鄉。
周陽山,1957年出生,新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立委”、“監察委員”,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教授,現為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教授。
周陽山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今天小三通專案復航,金門縣政府是希望能以此作為開頭,未來能持續,同時擴大對象到台胞、台生、陸生、陸客等,但這次專案祗有1個月的時間,一般預測過年後蔡政府會有比較大幅度的“內閣”改組,而改組會不會影響到小三通的擴大執行,還得看“行政院長”、“交通部長”、陸委會主委的態度,目前無法預測。
周陽山說,從政治面上來看,恢復小三通當然對兩岸關係來說是好消息,能開放小三通是最便捷、最便宜的,對兩岸人民來說都是好事,但不曉得能夠持續多久。
周陽山指出,若“行政院長”蘇貞昌持續留任,蘇的個人基調是兩岸對立,但會不會基於民進黨2024大選的選情而改變態度,就要看民進黨高層的協調而定。從賴清德與鄭文燦近期表現的態度來看,未來勢必要改善兩岸關係,現在“抗中保台”也變成了“和平保台”,若“和平保台”是民進黨政府的主軸,勢必會走上緩和、和平的基調,這與目前政府以對抗為主的主軸不同,未來小三通的恢復、擴大,就會是比較樂觀的方向。
周陽山認為,今年年初國台辦主任宋濤的新年寄語是延續和平統一政策的主軸,再加上賴清德喊出“和平保台”,其實大家都期待能走向比較和緩、溝通、直接交流的兩岸關係。
曾於金門大學任教的周陽山建議,小三通停了3年,對金門、馬祖兩地的經濟影響非常嚴重,若蔡政府真的考慮民生,必須要大幅度開放小三通,同時也要同步開放陸生、陸客。現在最年輕的陸生在6月就大四畢業了,很多學校都面臨招生的嚴峻問題,如果陸生能來台,會比較穩定改善台灣的大學教育,同時也能促進兩岸的民間交流。
周陽山說,即使陸客短期內不能來台灣,至少可以讓陸客到金門、馬祖等離島,對當地的經濟也會有非常大的改善,同時也能讓離島居民能用比較便宜的方式到大陸地區進行交流,這不只是人道,同時也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措施。
周陽山指出,現在小三通專案復航,金門到廈門是每天1班船,馬祖是1個禮拜2班船,規模非常小,過去小三通的高峰時期,每天都有20班船,來回可載運8000人以上,每年超過200萬人次利用小三通,要恢復這樣的盛況,短期內應該不太可能,但也期待能逐步開放慢慢恢復到至少一半的規模。
資料來源/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