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以“奮鬥與新局”為主題的第八屆兩岸學子論壇在福建廈門順利召開。本次論壇採用線下會議與線上連線同步進行的方式,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70餘所知名高校的300餘位青年學子和台灣研究學者與會。
本屆兩岸學子論壇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海峽交流文化中心主辦,廈門大學研究生院、廈門大學台港澳事務辦公室、廈門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共青團廈門大學委員會協辦,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承辦。本屆論壇共有開幕式、主題演講、研究生代表主題發言、分論壇研討、學術總結匯報、閉幕式及頒獎典禮、微視頻展播等各部分,旨在拓寬兩岸青年學子的學術視野,加強學科交流,激發思想創新,增強情感融合。
論壇開幕式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主持。李鵬表示,出於疫情防控考慮,本屆兩岸學子論壇仍採取線上連線與線下會議相結合的形式,但兩岸青年學子的參與熱情並未受到影響,與會人數再創新高,感謝大家對兩岸學子論壇的厚愛。李鵬隆重介紹了參與本屆論壇的各位嘉賓,並對學校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各位嘉賓及兩岸青年學子的到來表達了衷心的感謝。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李鉞鋒以視頻連線形式向論壇致辭,他肯定了兩岸青年學子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重要意義。李鉞鋒表示,“青年者,國之魂也”,兩岸青年學子有責任、有擔當,不懼疫情挑戰,創新交流合作方式,用青春與熱情為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繪就亮麗前景。在台灣島內“台獨”勢力推動“去中國化”、兩岸關係發展形勢存在不確定性的當下,李鉞鋒寄語兩岸青年攜手同心、和衷共濟,共同參與到推進祖國統一的正義事業中,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榮光!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高度肯定了兩岸學子論壇舉辦的意義。通過回顧第六屆學子論壇上啟動的“紀念陳映真征文活動”,楊毅周指出,兩岸學子論壇作為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學科最全、形式新穎的兩岸學術交流品牌,深為青年學子所關注、信賴。兩岸青年學子通過深度參與,逐步成長為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互動的新生力量。楊毅周勉勵各位青年學子繼續發揚奮鬥深耕的精神,攜手致力於兩岸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在線上致辭中表示,新時代的兩岸青年要在良政善治的新局中攜手奮鬥。儘管當前的兩岸關係複雜嚴峻,但青年學子始終是兩岸全方位交流合作的行動者、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新血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推動力。姚志勝囑托青年朋友把握中華民族大發展的時代脈搏,主動對接國家發展的新要求,發揮專業優勢,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再立新功!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劉國深在發言中深刻詮釋了“奮鬥與新局”的主題。他指出,奮鬥描述出近一百多年來不平凡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程,新局則揭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歷史方位。在如此接近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作為一輩子都在從事台灣研究的工作者,劉國深謙虛坦言我們對台灣的瞭解還是有限的,海峽兩岸非常有必要共同探討如何形成一個更好的治理體系、政治秩序,向國際社會講述兩岸真實的故事、改善統一的外部環境。和平統一最符合兩岸中國人的利益,劉國深諄諄囑托兩岸青年學子打鐵還需自身硬,通過不懈奮鬥用心實現國家最終完全統一的下一個新局。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生蔡晶作為學生代表,通過深情回顧與兩岸青年相識相知的難忘歷程,分享了在兩岸交流活動上的切身經驗與深切體悟,向台灣青年學子發出了共同在時代新局中奮鬥不息的誠摯邀約。
隨後進行的主題演講環節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羽教授主持,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陳思副教授、政治所所長王貞威副教授、何曉繁助理教授分別聚焦鄭成功長孫身世、兩岸關係規範、在陸台青社會收益這三大議題開展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季燁教授主持的研究生代表主題發言環節,來自廈門大學的楊昆福、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劉一伯、南京大學的李宇閎、奚煒軒、廈門大學的吳雪珍、閩南師範大學的陳永輝六位研究生分別就涉台外交、兩岸經濟、歷史、法律等領域匯報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20日下午,兩岸青年學子擔當主角,融入政治、經濟、歷史、文學、法律、微視頻、教育學與社會學七大分論壇,圍繞“奮鬥與新局”主題,從各學科領域展開了深入的學術探討與精彩的學術切磋,切實增強了彼此間的交流、瞭解與理解。
在各分論壇學術匯報總結後,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如期登場,伴隨著微視頻獲獎作品的精彩展播,聚焦“奮鬥與新局”的第八屆兩岸學子論壇圓滿落下帷幕。
兩岸學子論壇是為促進兩岸青年學生的溝通與瞭解而傾心打造的學術品牌和交流平台,旨在透過青年學子間的前沿理論探討及學術觀點碰撞,拓寬學術視野,激發思想創新,深化情感友誼,共同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自2014年第一屆兩岸學子論壇舉辦以來,兩岸學子論壇不斷與時俱進,品牌欄目由“夫子開講”到七個分論壇研討會及“知名台青企業家圓桌論壇”,與會高校從十餘所到六十餘所,與會人員從七十餘名到幾近三百名,“兩岸學子論壇”在匯聚兩岸青年學子、增強彼此傾聽、融合彼此話語體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