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十一月十六日新聞發布會全文

  國台辦11月16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主持發布會並答記者問。以下為發布會全文:

  馬曉光: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光臨國台辦新聞發布會。下面我願意接受大家提問。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中美元首日前在巴厘島舉行會晤。民進黨當局再次聲稱所謂“四個堅持”,並稱“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將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對抗所謂“威權體制的脅迫”。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我們一貫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這裡面就包含著維護台海和平穩定。2008年至2016年,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建立互信,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民進黨當局上台以來,單方面否認雙方長期堅持的“九二共識”,操弄“兩國論”,企圖改變兩岸同屬一中的現狀,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這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嚴峻的根源,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我們最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的和平穩定,但“台獨”分裂同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祗有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才能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我們正告民進黨當局,“台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不要再打著所謂“民主”的幌子為“台獨”遮醜,混淆是非,欺騙世人。一味錯判形勢,圖謀依附外部勢力為自己謀“獨”挑釁撐腰壯膽,只能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中國台灣網記者:近日民進黨當局與英方舉辦所謂第25屆“貿易對話”,英國國際部貿易大臣漢茲赴台參加。民進黨當局大肆炒作。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堅決反對我建交國同中國台灣地區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我們敦促英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事實證明,民進黨當局慣於打著經貿合作等各類幌子,勾連外部勢力謀取政治私利,“盡台灣之物力,結外國之歡心”,不斷出賣台灣的經濟利益和廣大台灣民衆的福祉。這種伎倆被越來越多的廣大台灣同胞看穿,難逃失敗結局。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今年是“九二共識”達成三十周年,大陸方面組織了一系列活動,請介紹有關情況。請問在當前兩岸關系形勢下,舉辦相關活動有哪些重要意義?

  馬曉光:今年是“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30年前,兩岸兩會經兩岸雙方分別授權,經過香港商談及其後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構成共識的是兩段經過協商、相互認可的文字。在這兩段文字中,雙方都表明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態度;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海基會表示雙方“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作了暫時擱置爭議的處理。“九二共識”的達成,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證明了只要兩岸雙方以民族利益為要、以民族大義為重,就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處理好兩岸關系。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3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事實反複證明,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系才能和平穩定發展,兩岸同胞才能受益,台海和平穩定才有保障。今年7月26日,“九二共識”3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辦,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并發表講話,系統回顧和闡釋了“九二共識”的歷史經緯、核心意涵和重大意義。下半年以來,兩岸學術界和民間團體分別召開“九二共識”30周年學術研討會和圓桌論壇,兩岸各界、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也圍繞“九二共識”30周年舉辦多種活動。這充分表明,堅持“九二共識”承載著兩岸同胞對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期盼,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我們將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台工作部署,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推動與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對話協商,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圖謀,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幹涉,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共創國家統一與民族複興美好未來。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日前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其中涉台單元備受兩岸同胞關注。請介紹有關情況。

  馬曉光:自9月27日開幕以來,“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受到兩岸同胞廣泛關注。中央展區第十單元“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涉台部分向大家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最新成果。

  展覽以56張照片、49件實物、2個視頻和1個圖片輪播,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把握兩岸關係時代變化,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和對台方針政策,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引領兩岸關係發展正確方向。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不斷完善保障台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我們強化塑造反“獨”促統大勢,堅決遏制“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充分展現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昭示了“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展覽中,《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大陸台企設計生產的大型實物展品“南水北調用臥式電動法蘭蝶閥”、“兩岸棒球一家親”紀念球棒、“兩岸一家親”彩繪墻,以及對“台獨”頑固分子實施懲戒、解放軍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台軍事演訓等圖片和實物備受關注。

  10月29日、11月11日,57名優秀台青代表分別參觀了展覽。有的台青在展覽中看到了自己擔任北京冬奧會志願者的照片,開心地合影留念;有的台青在留言册上寫下了“兩岸一家親”表達心聲。台青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觀加深了對祖國大陸發展成就的瞭解,增進了對“兩岸一家親”的認知。在座許多記者朋友也參觀了展覽,並對展覽內容進行積極客觀地報導。

  自10月31日起,展覽面向社會開放預約。我們歡迎更多兩岸同胞參觀展覽,瞭解展覽背後的故事,增進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認同,為推進祖國統一進程貢獻力量。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日前公布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請問涉及台灣同胞的防控措施會有哪些調整?

  馬曉光: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相關主管部門決定自11月18日0時起,搭乘兩岸客運航綫航班人員由登機前持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優化調整為登機前持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檢測報告須注明核酸檢測CT值≥35。同時,繼續執行現行規定,不得搭載從其他國家或地區經台灣中轉旅客進入大陸。有關台灣地區入境人員的隔離醫學觀察要求,根據航點屬地最新疫情防控措施同步調整。希望往來兩岸的人員和相關航空公司充分配合,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廣記者:《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日前發布實施,其中包括台灣居民可按有關規定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內容。請介紹相關情況。這與3月公布的擴大台灣居民申設個體工商戶政策有何關聯?

  馬曉光:近日大陸發布實施的《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是在原《個體工商戶條例》基礎上,結合個體工商戶發展的總體形勢、問題困難和利益訴求制定出台的,有利於更好地促進個體工商戶長遠健康發展。其中第三十七條規定,“台灣地區居民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今年3月,國務院台辦、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台灣居民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工作的通知》,進一步為台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衆、青年群體到大陸就業創業提供支持。對於台灣同胞而言,這兩項規定同等適用,精神一致。台灣同胞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意願,在大陸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或其他地域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歡迎廣大台灣同胞把握機遇,來大陸實現自身更大更好發展。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海峽兩岸記者:大熊貓“團團”的病情牽動兩岸同胞,請介紹大陸專家赴台協助大熊貓“團團”診治情況。

  馬曉光:應台北動物園邀請,2名大陸專家於11月1日至7日赴台參與大熊貓“團團”治療和護理工作。在台期間,2名專家根據“團團”前期檢查結果以及觀察到的身體狀況和用藥反應等,與大陸專家團隊商討後,提出了針對性治療和護理方案建議,并與台北專家團隊進行了深入細致交流。令人欣慰的是,“團團”的采食情況、精神狀態、走路姿態都有所改善,連續正常走動時間也在不斷增加。

  據大陸赴台專家介紹,“團團”的病因還需進一步准確判斷,鑒於“團團”身體狀況暫不適宜再進行麻醉和侵入性檢查,且“團團”身體狀況在逐步向好,兩岸專家達成共識,未來一段時間將繼續采取舒緩治療方式。同時,根據病情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并積極追溯病因,爭取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大陸專家將繼續和台北專家團隊保持密切溝通,實時提供建議和幫助。如果後期還需要大陸專家赴台協助治療和護理,我們將一如既往提供支持和幫助。

  大熊貓“團團”和“圓圓”從四川到台灣安家已經14年了,在台灣生育了一對可愛的熊貓寶寶“圓仔”和“圓寶”,它們一家深受台灣同胞喜愛。“團團”這次生病,兩岸民衆通過不同方式表達關愛和祝福,大家都很牽掛,希望“團團”能戰勝疾病、早日康複。

  人民政協報記者:台陸委會負責人邱太三近日表示,已完成“小三通”複航准備,將積極協調大陸盡快恢複。對此有何回應?

  馬曉光:2020年2月,民進黨當局以疫情防控為由,單方面中斷了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的直接往來,嚴重影響兩岸人員特別是閩台民衆往來和交流。希望民進黨當局盡快取消相關限制,不要再損害兩岸同胞特別是金門、馬祖同胞的切身利益。對於恢複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的直接往來,大陸方面沒有任何障礙。

中新社記者:台灣財政主管部門日前公布,台灣對大陸、香港出口連續3個月負增長,前10個月占總出口比降至38.8%,為近18年同期低點。島內有聲音稱,這反映“大陸經濟走弱”,“台灣經濟對大陸的倚靠程度降低”。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超預期因素衝擊,大陸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國民經濟持續恢複,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大陸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7萬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長3.9%,經濟穩健恢複,明顯回升。

  兩岸經貿合作繼續發展,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10個月兩岸貿易額達2710.44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台灣地區對大陸出口2017.59億美元,自大陸進口692.85億美元,兩岸貿易額、台灣對大陸出口額、自大陸進口額均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這表明,大陸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兩岸經貿合作依然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機遇,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任何企圖唱衰大陸經濟、企圖“脫鈎斷鏈”的言行都是徒勞的。祖國大陸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台商台企和台灣同胞來大陸發展的機遇更多、空間更廣闊、前景更美好。

香港中評社記者:11月6日,寧波“甬發1”漁船在北太平洋海域成功救起48名遇險的台灣漁船船員。請介紹有關情況。

  馬曉光:11月6日中午,隸屬於浙江寧波甬發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的“甬發1”漁船在北太平洋海域(東經153度36分、北緯42度39分)作業時,發現附近海域有漁船遇險求救,該船立即向事發地點靠近,發現台灣“祥慶”漁船船體著火,船員已轉移至兩條救生筏。“甬發1”漁船迅速將兩條救生筏上的48名船員順利轉移,並對該船1名失蹤船員開展搜救,很遺憾沒有發現。11月6日下午,獲救的48名船員已安全轉移至另一艘台灣漁船。

  兩岸船舶在台灣海峽或其他海域生產作業遇到險情時,兩岸過往船舶和海上搜救機構都積極參與救援,全力搜救,這既是生命至上的大愛之舉,也展現了兩岸同胞守望相助的手足情誼。

  台灣中國時報記者:對於恢復兩岸“小三通”,蘇貞昌稱“堅持兩岸政府間協商”。但廈門航運公司表示,只要民間企業協調好就能復航。請問對此有何評論?“小三通”復航是否只要民間商量好即可,不需上升到“官方”層次?

  馬曉光:昨天(11月15日),部分在閩台胞和在閩駐點記者一起赴廈門五通碼頭和航運公司實地瞭解相關情況,聽取這些業者的心聲和反映。剛才我已經說過,恢復“小三通”客運直航,解鈴還需系鈴人。2020年中斷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的直接往來是民進黨當局單方面所為,恢復時卻要求雙方進行“官方溝通”。這不是政治操弄是什麼?不是為拖延恢復而製造借口、甩鍋大陸又是什麼?

  我願再次強調,恢復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的直接往來,大陸方面沒有任何障礙,相信兩岸相關業者也沒有任何障礙。它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規範、做法。只要民進黨當局撤除自己設置的障礙,兩岸相關業者就可以根據兩岸民眾實際需求處理航班等具體問題,金廈兩地通航就可以恢復正常。如果民進黨當局真正體恤島內民眾,就盡快拿出取消人為限制的行動,不要再損害兩岸同胞特別是金門、馬祖同胞的切身利益。

台灣聯合報記者: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據悉,2022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預計12月19日至20日在廈門舉行,台灣方面代表劉兆玄擬月底率代表團赴北京。請介紹有關情況。第二個問題,台陸委會日前開放大陸研修生申請入境,另在台就讀學位大陸學生入境申請程序也恢複常態。但據了解,今年僅有378名大陸學生注册碩博士班,為5年前的三分之一。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據了解,雙方正在就舉辦今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事宜進行溝通,如有確定消息會及時發布。如果有確定的消息,我們會及時地發布。我們態度是一貫的,我們支持、鼓勵、歡迎兩岸經貿界人士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第二個問題,我們歷來主張加強兩岸同胞交流合作。2020年2月,民進黨當局以疫情為借口全面禁止大陸人員赴台,造成兩岸人員往來受阻。迄今為止,我們從來沒有對兩岸人員往來包括研修生、交換生采取限制措施。過去沒有,現在沒有,今後也沒有。至於你提到的台灣招收大陸學生數量有所下降,這個原因衆所周知,你可以請民進黨當局回答。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中美元首日前舉行會晤,習近平主席在此次會晤中明確指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希望看到并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的和平穩定。請問發言人如何看待其中傳遞的信息?第二個問題,台文化部門建議將閩南語、客家話正名為所謂“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結束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向媒體作了詳細介紹,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在這裡我想強調兩點,首先,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不容也不允許外部勢力插手幹涉。

  其次,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內涵是清晰的,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致力於在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的基礎上,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我們熱切期盼并盡最大努力追求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國家統一。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針對的是“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幹涉,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還是那句話,兩岸關系何去何從,在民進黨當局一念之間。

  第二個問題,無論是閩南語還是客家話都是中國的地方方言,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很多台灣青年第一次到廈門、漳州、泉州,發現當地人說的話和自己一樣,這充分說明兩岸同根同源。民進黨當局搞所謂“正名”,不過是其處心積慮推行“去中國化”的又一鬧劇。改變不了深植於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正如台灣網友所說,“改個名還能改掉你DNA裡刻印的中國人烙印嗎?”

台灣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第一個問題,剛才您介紹大陸方面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但目前兩岸來往祗有4個航點,航班數量也比較少。隨著台灣方面放開,來往兩岸的民眾會越來越多,大陸方面是否還是會考慮逐步恢復航點,增加航班?第二個問題,日前台灣舉行無人機表演,被曝光是大陸公司產品。民進黨當局要求徹查嚴密把關,甚至未來連大陸制零件都要查驗。請問國台辦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眾所周知,2020年2月至今,在未與大陸方面做任何溝通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不僅中斷了“小三通”,也單方面暫停兩岸除往返北京、上海、廈門、成都4地以外的兩岸其他客運航班。這一年多來,民進黨當局反反復復說要逐步恢復兩岸人員交往,說要幹這個、幹那個,我們聽了無數次,始終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我們一貫鼓勵兩岸人員往來,在各自做好疫情防控的情況下,兩岸人員往來沒有任何問題。只要民進黨當局把障礙撤除,我們樂見兩岸航點、航線能夠逐漸地擴大和恢復。

  第二個問題,我記得去年高雄跨年晚會上的無人機表演,也曾出現過相似的一幕。從“台灣之光”到“徹查封殺”的大反轉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大陸無人機產業居全球領先水平,台灣各界採購大陸無人機是很正常的事情。民進黨當局卻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動輒搞“封殺禁用”,說明他們心中有鬼、腦子有病。

台灣中視記者:臨近台灣縣市長地方選舉,蔡英文再度拿出“抗中保台”牌拉攏選票,但我們注意到,東協峰會和G20峰會,東南亞和美國等國家都和大陸走向合作談話,請問國台辦對民進黨堅持打“抗中保台”牌有何評論?

  馬曉光:民進黨當局慣於渲染所謂“大陸威脅”,企圖通過煽動“反中仇中”民粹謀求政治私利。這套把戲了無新意,台灣民眾早已看慣了、看膩了,愚弄不了大家。隨著大陸的發展進步,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合作範圍越來越廣,影響日益擴大。民進黨當局的這套把戲在島內會越來越沒有市場。事實上,越來越多台灣民眾已經認識到,“抗中”不僅不能“保台”,反而只會“害台”,只會把台灣進一步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海峽兩岸記者:台灣的金門大橋日前正式通車,兩岸各界再次出現呼籲興建廈金大橋的聲音。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我們一貫支持並採取積極舉措,推動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通水、通氣、通電、通橋的互聯互通建設,也就是“小四通”。這些年我們也在做著各種準備,在技術上完全沒有問題。通與不通的障礙在於民進黨當局奉行的大陸政策。

  馬曉光: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裡,感謝大家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