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論壇~台港學生感受大陸善意

  【本報訊】第八屆中華文化論近日在北京舉行,在分論壇“學術討論專場”中,多位來自台灣、香港及相關研究領域的青年學生們在聽取與會學者的發言後表示,論壇學者在現時兩岸情勢下仍堅持以文化方式與台灣同胞交流,難能可貴,讓人充分體會到大陸對台灣的善意。他們認為,中華文化在無論是兩岸交流、還是增加香港民眾對祖國的文化認同上,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第八屆中華文化論壇13日在北京以“雲會議”形式舉行,論壇以“中華文化建設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主題,來自兩岸及港澳地區的150餘位專家學者以多種形式與會。本次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協辦。

  在當天下午的分組討論“學術討論專場”中,與會學者探討了中華文化與祖國統一議題。多位青年學生參與了學術討論專場的研討、聽取學者發言並在論壇中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台籍碩士生林景茂在發言中表示,“在當前兩岸情勢因為某些因素特別緊張的背景下,各位學者依舊是以一種非常友善、包容的態度,強調要從文化方面去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堅持以文化這樣和平的方式去同台灣同胞交流,這讓我非常感動,也讓我充分體會到大陸方面學者對台灣的善意。”

  林景茂說:“論壇上有一位學者分享他去台灣交流的經歷,提到雖然白天與台灣方面的學者在政治事務上有所分歧,但當晚受邀去觀賞歌舞表演時聽到會場上台灣民眾齊聲歌唱來自大陸的音樂,讓他發現中華文化在兩岸交流中的作用。這方面我特別認同,我也認為文化確實是兩岸交流中一項能夠超越政治分歧的交流方式。”林景茂舉例說,“有一次我和一群台灣學生參訪團一起去山東參觀孔廟,行程中有一些同學即使對大陸的政治制度不是那麼的認同,但是在來到孔廟的時候依然非常的激動。甚至於當我告訴島內一些朋友我要去山東孔廟參訪時,他們所有人也都拜托我幫他們祈求學業進步。從這個例子中,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確實是兩岸交流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我認為,未來我們在思考、構建‘兩制’台灣方案的同時,應該要重視中華文化在其中能夠發揮的作用。”

  北京大學中共黨史碩士研究生徐天賜來自香港,他在分享感受時說,“在中華文化論壇上的分組討論期間,我們一致認為香港人在中華文化認同上存在缺失。”徐天賜舉例說,從香港媒體的報導中可以看出,“一些香港人仍然存在媚洋崇外心態,一直對港英時代念念不忘。但我們不能忘記的是,我們已經回歸祖國25周年了,這種對殖民時期過分的崇拜是不要得的。”他說,幸好在中央的支持下,港人心中的文化認同感一直在增強,今年6月22日香港故宮博物館在香港開館,根據報導,截止今年11月,開館僅4個月已錄得超過53萬人次入場。

  徐天賜說,由此可見,港人還是很願意去瞭解中國文化的,只不過香港缺乏像“香港故宮博物館“這種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希望日後能有更多文化交流、文化認同出現在香港。“俗話說的好,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那麼愛國者教育那更加必須從娃娃抓起”!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近代史系台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高賽在分享感受時表示:”今天聽各位老師發言,我覺得在當前兩岸關係惡化的一個背景下,這種民間的一種交流想更加因為珍貴。”“我們不能因為民進黨當局想要跟大陸拉開距離,而我們主動去切割跟台灣的聯繫,反而更要去加強,更要去不斷建立跟台灣民間、跟台灣學生的聯繫,讓兩岸的青年有一個互相交流互相認識的環境。”高賽說,“因為祗有在我們線下真的能成為在一個空間里,我們才真正的意識到我們交流沒有障礙,因為年輕人喜歡東西是非常相似的,我希望新冠之後兩岸之間交流能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