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灣大學與群英飛羽154位鳥類攝影家,九月一日起在台灣大學博雅教學館聯合舉辦”群英飛羽世界野鳥攝影展”,臺大校長管中閔、教務長丁詩同、國際長袁孝維、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以及群英飛羽聯展總召周雲卿均出席今日的開幕典禮,此外出席的還有前衛福部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臺灣知名生態電影導演梁皆得、臺灣省野鳥保育協會理事長李進興、中華民國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袁天明、宸展光電(股)董事長孫大明等人,亦出席這場盛會。
喜愛觀賞野鳥的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以城鄉所校友身分經常穿梭於博雅教學館,對其建築風格的特性與環境深覺有感,尤其在展場內設有優學空間,更能增加策展場館的多面向學習,王館長認為臺灣對野鳥保育的觀念逐漸抬頭,野鳥攝影展就是很好的社會教育工作。
教務長丁詩同表示臺大教學場館除提供教學場域外,在公共空間每年不定期辦理多樣性的藝術策展,提供校內師生多元學習與鑑賞,亦為提升教育品質的一環。希望臺大的教學大樓除了是同學們上課、聊天交流之外,也可以成為藝文展覽的空間,讓同學們在學習專業的知識之餘,也能夠體會自然之美、文化之美!今年舉辦這個野鳥生態攝影展,在一樓展出的30種台灣的本地特有種鳥類,全世界只能在臺灣看到,非常難得,對於本地同學來講已經夠驚艷了,這些照片能夠提醒同學們臺灣的自然環境資源豐富、野生鳥類的美麗,希望大家都能一起了解自然生態與野生動物,甚至參與生態的保育,在2-3樓也展出了全世界各地著名的鳥類攝影作品,希望同學們可以體會不同的世界各個角落能夠縕育出型態外貌非常不一樣的鳥類。
臺大國際長袁孝維說,由於數位相機的崛起,照相不再像以前底片時代這麼昂貴,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鳥類攝影世界,許多漂亮的作品呈現出來。這些業餘的鳥類生態攝影者,都可以在我們現今推動的公民科學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攝影師這麼多隻眼睛在上天下海的各種生態環境裡,幫我們把這些鳥類的棲地、覓食、求偶、生殖等行為匯集起來,在科學研究上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過去有一些我們認為已經絕種或是非常稀有的鳥類,也經由攝影者的回報,讓我們知道他們的族群狀態。因此生態攝影者不僅對於科學知識的累積有極大的幫助,對於政府配置經費在鳥類的保育上,也能提供參考資訊。這次的展覽非常感謝群英飛羽,這麼多精彩的照片,讓臺大的師生可以更加認識鳥類的世界,也可以提升全民對自然環境的關懷與保護。
前衛福部國健署署長邱淑媞代表群英飛羽參展人的身份發言,表示能在臺大展出深感榮幸,從拍攝野鳥過程的艱辛,學習與體會對藝術的執著,並期盼我國的生態環境與野鳥保育觀念應從校園做起,希望這場野鳥攝影展能從校園深耕做起。
群英飛羽攝影展總召集人周雲卿表示我國的鳥種大約將近700種,包含留鳥、候鳥、過境鳥、迷鳥和籠中逸鳥,而其中留鳥包含了臺灣特有種30種、特有亞種54種。本次展出的臺灣特有種為全部齊全的30種。
這場群英飛羽世界野鳥攝影聯展所展出的作品高達204個鳥種,包含歐亞大陸及南極等各地鳥類,每張作品都是單一鳥種,200多種鳥類均未重複。
本次展出的作品包含114種臺灣鳥種及90種海外鳥種,分兩個梯次展出,每梯次展出約兩個月,第一梯九月一日至十月廿八,第二梯次為十一月二日至2023年一月六日,每週六、週日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