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推動海洋保育法~讓海洋重拾生機

  【本報訊】四面環海的臺灣,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地景,然而臨海生活的您我,是否知道臺灣海洋正面臨年年加劇的危機!臺灣鄰近海域原本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過去數十年間,已有 20 種魚類的漁獲量銳減,比起 80 年代已減少超過 90%,更有近一半至三分之二的普通物種變得稀少。1守護海洋其實可以從每個人做起,有意識的購買「對的」海鮮,讓海洋重現生機。

  今年夏天,綠色和平推出了「夏季版海鮮手冊」,有高達 7000 位民眾線上索取,更將永續海鮮的觀念推廣給超過百萬位民眾。手冊中用清楚而易懂的方式,告訴大家餐桌上的海鮮怎麼來、各種漁法對生態的影響、以及如何正確選擇永續海鮮。

  緊接著 12 月「冬季版海鮮手冊」好評推出!在準備歡慶春節到來的時候,若有食用海鮮年菜需求時,請您或親友優先選擇採用對海洋影響較小的漁法、當季盛產的海鮮作為年菜,避免需長途運輸的進口魚貨、高階食物鏈的肉食魚類等來減低對環境造成負擔,別讓我們的春節成為海洋的浩劫。

  2019 年數據統計,臺灣每人每年平均消費 25 公斤海鮮,硬生生高出世界平均 25%。如果不能讓永續海鮮的觀念更加普及,我們將可能因對海洋生態造成傷害,面臨未來恐無魚可吃的情況。根據眾多研究指出全球必須達成 30% 海洋保護區,才能有維護海洋物種多樣性、遏止氣候變遷的嚴重影響。海洋危機當前,我們需要更積極的行動。

  綠色和平長年推動海洋保育,在臺灣進行守護海洋行動已有 11 年。透過倡議行動、與政府和產業不斷溝通,我們積極要求落實海洋保育立法、並持續推動臺灣政府於 2030 年前達成 30%的海洋保護區的目標。

  您的捐款支持,讓我們可以在執行捍衛海洋的任務時,能夠勇往直前。環繞著我們的海洋,是重要的天然資源,也是守護著氣候、生態平衡不可退讓的一環。

  邀請您將永續海鮮選購手冊推廣給更多愛海鮮的親朋好友,讓海洋保育的觀念可以紮根發芽,讓臺灣不再只有海鮮文化,而是能擁有能夠令人期待的海洋文化。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 鍾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