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走進“大陸阿里山” 探索兩岸鄉村融合——“福建省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漳平-永福紀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關乎鄉村的發展和百姓的福祉,也牽系著黨和國家“三農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奮鬥的號角已然吹響,八月的光芒照在我們的身上,但日曬沒有打亂我們前進的步伐和深入實踐的決心。
近日,“福建省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龍岩小分隊,在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鄧啟明教授和中共漳平市委台港澳辦邱豐茂主任的帶領下,前往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參訪交流;隊員們重點走訪了九德農場、台品櫻花茶園、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及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管理委員會辦公點,詳細了解園區對台交流合作新進展和鄉村振興特色實踐,初步探索構建“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可行性等。
“大陸阿里山”的由來
永福鎮位於福建省漳平市西南部,土地面積535.5平方公里,耕地4.3萬畝,人口4.6萬,平均海拔800米,是著名的花鄉、茶鄉,擁有“中國杜鵑花之鄉”“中國最美櫻花聖地”等殊榮,也是建省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建設首個國家級示範點、大陸面積最大的台灣高山茶生產基地。其特殊的地貌、獨特的山地氣候,與台灣著名茶葉產區阿里山相近,因此被台商台農親切譽為“大陸阿里山”。
自1997年首批台資茶葉企業引進優質高山軟枝烏龍茶試種成功至今,漳平台創園已有50餘家台資高山茶企業入駐、台農600多人,種植高山茶5.5萬畝,年產茶葉1600多噸、產值可達7億多元。正式成立於2006年7月的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簡稱:漳平台創園),經農業部和國台辦批准2008年升格為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此後獲得“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基地成員單位”、“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國家3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人民網發布的“2018踏青賞花特色小鎮”排行榜TOP30,漳平台創園核心區永福鎮甚至榮登榜首。近日(8月7日),《台式烏龍茶》和《台式烏龍茶加工技術規範》2項國家標準審定會在漳平台創園舉行,相關標準明確規範了我國台式烏龍茶加工技術規範要求,有助於推動兩岸烏龍茶加工技術的進步與融合發展。
初識九德農場與觀摩茶廠
九德農場,是一家潛力較大、規模中等、較早落戶漳平台創園的台資茶葉企業。除了近百畝漳平水仙茶,隨著漳平台創園的逐步建設和“科技興茶”戰略的實施,企業持續探索和改進加工工藝,所生產台式烏龍茶的質量不斷提升。農場第一代投資人楊瑞騰先生的兒子楊咏安,在台灣島內大學畢業後又在福建農林大學進修了茶葉經營管理知識,現已成功接棒父親的九德農場,是首位擁有大陸林權不動產證的台胞,並於2016年創辦了漳平九德茶葉有限公司。目前管理著1000多畝的高山有機茶園,正全力帶領九德和相關台資企業邁向更美好的明天,今年的銷售額已突破百萬元。
小分隊在參觀九德茶廠時,有幸得到二代掌門人楊咏安的親自講解。在楊先生非常專業、充滿自信的分享中,成員們初步感受到當前科學制茶工藝之複雜繁瑣,但專業技術的發展創新使得制茶過程基本實現機械化、甚至智能化。如加工廠“自動萎凋室”,就充分體現了智能制茶、科學制茶的理念——給每一層萎凋室設計大小不一的空氣流通孔洞和時間與溫度控制標準等,無不經過科學測算;而這些複雜設計,就是為了讓每一層萎凋室裡的茶葉能受熱均勻、確保茶葉的質量不受破壞。隨後,對此進行了較專業探討,並就新形勢下如何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進一步拓展大陸市場等方面展開交流與討論。
又見台品櫻花茶園
“十裡櫻花,千里茶園”。台品櫻花茶園道路兩旁種植了櫻花、桂花樹等觀賞性苗木,其櫻花盛開的景象被譽為“中國最美櫻花聖地”;曾被評為全國首批“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單位,也是台灣高山茶示範基地。台品櫻花茶園得利於台灣優秀的制茶管理,尊重自然,純手工制茶工藝,每季茶葉順利通過台灣地區和日本、歐盟國際認證SGS檢測。尤其是台創園裡5萬畝茶園中的42個品種、10萬餘株櫻花,每年1-3月梯次開放,其種植規模全國最大,花期時令全國最佳,被譽為“中國最美櫻花勝地”
訪談中,小分隊還欣喜獲悉,為了台農收益和園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當地政府牽頭打造的“國家生態櫻花茶園產業融合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已列入第十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示範區將在現有的高山茶種植、加工、生態旅遊相結合生產經營基礎上,開展標準化建設,形成一套生態櫻花茶園農業標準體系,打造可推廣、可複制、可借鑒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標準化模式,以期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提升茶葉綜合生產水平、產業融合程度及標準化水平,從而提高園區經濟效益與綜合效益。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要求,該項目執行時間為3年——計劃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試點示範項目建設任務。
“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早年台農的“無心插柳”及後來政府的“有意栽培”,成就了今日漳平台創園永福核心區的萬里櫻花飄芳。雖然小分隊此行缺了繁花盛開的熱鬧,但綿綿茶園、遠山綠樹、雲海鳥鳴等足以撫平心中的遺憾。特別是幽幽山谷相守,蒼翠茶園相伴,伴著萬畝茶園的清香,一行人在4.5公里長的茶道上漫步,即使沒有櫻花漫天飛舞,也仿佛走在畫中;當然,如果新建的步道、日月湖及其配套設施等更加天然、細致一些,那就完美了。
再遇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二代”“台三代”紛紛“接棒”漳平台創園“台一代”的產業和事業。據介紹,2017年來新增入駐台企18家,其中台灣青年企業12家。他們在“台一代”創業的基礎上,圍繞“互聯網+茶”、文化創意、民宿建設和茶文化交流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成為園區發展的生力軍。
為了營造兩岸青年智慧創新創業的優良環境,激發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的活力,當前漳平台創園正用心打造“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歸納而言,一是在“三創”上扶持,二是在項目上支持,三是在生活上關心,台灣青年在園區的新一輪發展創業正蓬勃興起。為此,漳平台創園積極優化服務、創造條件、搭建平台、創新形式,在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方面持續發力,為台灣青年在園區就業、創業、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在國台辦經濟局牽頭組織的2019年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績效考核中,漳平台創園即獲評考核“優秀”。
共議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
隨後,在鄧老師和邱主任的帶領下,小分隊還與龍岩市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管理委員會主任、漳平市永福鎮黨委書記劉瑞華及副主任李清標等親切座談,就新形勢下永福鎮推進鄉村振興和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等進行交流請教。
座談中,隊員們得知近年來漳平台創園以打造“大陸阿里山”品牌形象為目標,努力構建兩岸鄉村交流合作平台,全力建設高山生態農業、新農村建設示範、鄉村旅遊觀光休閑三大基地,成功打造大陸面積最大的台灣高山茶基地及台農投資集中區;台灣地區高校農學等專業的研究生,近年也會選擇這裡作為社會實踐基地;通過多年的交流與努力,海峽兩岸(永福)鄉村融合主要體現在農業、企業、文化、教育、體育和婚姻等方面。據介紹,農業觀光與鄉村旅遊產業成為當地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每年吸引了大批遊客、攝影愛好者和相關領域師生等;“中國·永福”已成為兩岸鄉村旅遊的歡樂園和示範區、台灣青年就業創業與融合發展的熱土,“大陸阿里山”已逐步成為龍岩市乃至福建省對台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的重要品牌和催化劑之一。
如今,園內台二代、台三代陸續接棒創業,跨海就業創業的台灣青年不斷增加,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逐步形成簡稱“六茶共舞”的發展新業態(茶葉+文創、茶葉+禪道、茶葉+研學、茶葉+旅遊、茶葉+康養、茶葉+電商)。據悉,為了加強海峽兩岸鄉村及茶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他們還在台品櫻花茶園山後建造了充滿台灣風情的大道,台灣小鎮也在抓緊規劃建設中;“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已正式授牌,總體條件較好,入駐投資興業門檻並不高,他們非常歡迎台灣青年前來就業創業,共同譜寫兩岸融合與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簡短的座談,氣氛活躍,內容豐富,富有啟發。如何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降低台式烏龍茶的生產與經營管理成本、拓展台式烏龍茶在大陸的市場份額,創造性打造“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持續擴大“大陸阿里山”的品牌效應等,則是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和漳平台創園未來擬開展的校地合作之重要內容之一。
資料來源/中評社